作者或出处:杜甫

杜甫诗选 赠卫八处士


【原文】
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①,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。少壮能几时,鬓发各已苍。访旧半为鬼,惊呼热中肠。焉知二十载,重上君子堂。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怡然敬父执,问我来何方?问答未及已,驱儿罗酒浆。夜雨剪春韭,新炊间②黄粱。主称会面难,一举累十觞③。十觞亦不醉,感子故意长④。明日隔山岳,世事两茫茫。

【注释】
①动:往往、常常。参:参星,居西方。商:商星,居东方。参与商:二者此出彼没、彼出此没。
②间:掺和。
③觞:酒杯。
④故意长:指非常念旧情。

【译文】
朋友分别后不能时常相见,往往像参星与商星一样。可今晚是个怎样的晚上?竟能和你相聚共对着明亮烛光。青春年华能有几时?如今你我鬓发花白全变样。问到故交老友多半已经谢世,禁不住惊呼,心中无限悲伤。怎想到一别就是二十多年,今天还能够重登你的客堂。昔日分别时你还没有成婚,倏忽间你的子女竟然成行。他们个个含笑迎接父亲的好友,亲切地问我来自什么地方。话还未说完,你已吩咐儿女把酒菜摆上。冒着夜雨割来的春韭十分鲜嫩,新煮的米饭可口喷香。你说这次相会十分不容易,开怀一连畅饮十几杯。连饮十几杯也都没有醉意,由衷地感谢友人情意深长。明日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,世事难料不知各自会怎样。

【赏析】
此诗是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之后写的作品。乾元二年(759)春,杜甫在探访洛阳旧居之后,起程赴华州。途经奉先时,诗人探望了隐居在此的少年好友卫八处士,并写下这首寄情之作。诗歌抒发了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慨。卫八处士,姓卫,八是他的排行,名字、生平不详。
两人相见时,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了好几年。虽然唐军收复了两京,但时局仍然动荡不安。开篇四句隐藏着诗人对这个战乱时代的感受,并由此而引发感叹。这四句从分离说到相聚,借“参商”二星写出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后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,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强烈慨叹。
老友再次相见,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容貌,“少壮能几时?鬓发各已苍!访旧半为鬼,惊呼热中肠”,这四句先从容貌变化说起,继而发出感叹:壮年能有几时?两人都已鬓发苍苍。诗人再进一步了解故人的情况,方知多半早已去世。听到此处,诗人不免热泪滚滚,自然又有许多慨叹在其中。当时杜甫才四十八岁,何至于故人已过世大半?不难看出,战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。
接下来从“焉知二十载”到“感子故意长”,是对二人再次相聚及友人家人对诗人热情招待的描写。诗人首先用一反问句,来表达与友人重逢的欣喜,中间夹杂着幸存至今的欣慰,又隐隐显现出感伤的痕迹。
从“焉知二十载”到“驱儿罗酒浆”是在描写二人重逢的情形,这里既写出了卫八的子女彬彬有礼的情态,同时又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暮年来临的感叹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“问我来何方”一句之后,杜甫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铺陈直叙,而是直接用“问答乃未已,驱儿罗酒浆”相接。《漫斋诗话》评价其有拿一捧之土障黄河之流的气象。
“夜雨剪春韭”到“感子故意长”描写了卫八一家对诗人的热情款待。无论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,还是喷香的米饭,都体现出两人之间朴实的感情,也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。正所谓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,再加上又是久别重逢,所以才有了主客之间频频举杯、开怀畅饮的画面。即使这样,客人依然是“十觞亦不醉”。“感子故意长”,总结前文,说出了诗人的心声。
最后两句写明日的分离,委婉地表达了再次别离带来的忧伤之情。这两句既是对前文“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”的一种回应,同时又使全诗感情达到了高潮。

【在线留言】  【返回前页】  【返回顶部】  【关闭窗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