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或出处:杜甫

杜甫诗选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


【原文】
常苦沙崩损药栏,也从江槛落风湍①。
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②!
生理只凭黄阁老,衰颜欲付紫金丹③。
三年奔走空皮骨,信有人间行路难④。

【注释】
①开始的二句都是准备整理草堂应该做的事。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曾经设置水槛,是为了防止沙岸崩塌,破坏药栏。如今一年多没有回去,怕是药栏也已经随从江槛一块儿落进水里了。准备回去后重新修补栏槛。
②这两句说的是回草堂后还要清理一切花木。新松:指此前手种的四棵小松。
③这两句诗人自己诉说穷困潦倒,希望得到朋友的照顾,这是寄诗的本意。生理:指生计。黄阁老:指严武。唐代时中书和门下这两省官员相呼为“阁老”。严武这个时候凭借黄门侍郎的身份为成都尹,所以称为“黄阁老”。衰颜:衰老的面容,这里指杜甫自己。
④这两句说的是,经过三年的流离奔波,诗人饱尝了人世间的疾苦。三年:宝应元年(762)七月,杜甫与严武分别后,在梓州、阆州等地漂泊,到现在为止,已经有三个年头了。

【译文】
常常愁苦沙岸崩塌,怕它损坏了我的药栏。又怕风吹水冲,再把水槛来毁烂。爱新松,恨它高不到千尺,恶绿竹乱生,应砍成万竿。我的生计主要凭借严郑公,要想不衰老还要靠紫金神丹。三年的奔波只落得皮包骨,这才相信人间行路艰难。

【赏析】
广德二年(764)正月,杜甫由于生活没有着落,携带家眷由梓州赴阆州,准备出峡,离开四川。二月,听到朋友严武再次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,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,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。这几首诗就是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。广德元年(763),严武被封为郑国公,故称严郑公。这里选取了其中的第四首,写诗人途中想到在老朋友的资助下可以重建草堂,过一段安居的日子。我们从诗中能够感觉到诗人那种欣喜的心情,以及对严武的感激之情。其中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”是其中的名句,含有象征意义。

【在线留言】  【返回前页】  【返回顶部】  【关闭窗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