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内容太多?请尝试>>>

Z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咂嘴弄舌】亦作“咂嘴弄脣”。亦作“咂嘴咂舌”。亦作“咂嘴舔脣”。①形容贪吃的馋相。②表示食物味道美好。③表示惊奇或为难。
【咂嘴弄脣】见“咂嘴弄舌”。
【咂嘴咂舌】见“咂嘴弄舌”。
【咂嘴舔脣】见“咂嘴弄舌”。
【杂乱无章】混乱而无条理。语本唐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其为言也,乱杂而无章。”杂而无章。”
【宰鸡教猴】用杀鸡来警戒猴子。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。
【再三再四】连续多次。
【再不其然】犹言再不然。
【再生父母】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惠的人。
【再作冯妇】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晋人有冯妇者,善搏虎,卒为善士。则之野,有众逐虎。虎负隅,莫之敢攖。望见冯妇,趋而迎之。冯妇攘臂下车,众皆悦之。”后因以“再作冯妇”比喻重操旧业。
【再作道理】亦作“再做道理”。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。
【再衰三涸】见“再衰三竭”。
【再衰三竭】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;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后因以“再衰三竭”形容士气越来越低落,不能再振作。
【再接再历】见“再接再砺”。
【再接再砺】唐韩愈、孟郊《斗鸡联句》:“一喷一醒然,再接再砺乃。”接,交战;砺,磨砺。原谓鸡再磨嘴,然后再相斗。后用以指继续努力,坚持不懈。亦作“再接再历”。
【再做道理】见“再作道理”。
【在天之灵】指人死后升入上界的灵魂。后亦以称死者及其不昧的精神。
【在色之戒】语出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。”后以“在色之戒”谓色欲方面的戒忌。
【在劫难逃】佛教认为世界有成、住、坏、空四个时期,到了坏劫,出现风、水、火三灾,世界归于毁灭。如此周而复始。人们因把天灾人祸等借称为“劫”或“劫数”;以“在劫难逃”谓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,不能逃脱。
【在谷满谷】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,烛之以日月之明;其声能短能长,能柔能刚;变化齐一,不主故常;在谷满谷,在阬满阬。”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,形容道的无所不在。后以“在谷满谷”形容人物众多。
【在官言官】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君命,大夫与士肄,在官言官,在府言府,在库言库,在朝言朝。”郑玄注:“唯君命所在,就展習之也。官,谓版图文书之处。”孔颖达疏:“若君命之在官,则臣当展習言议在官之事。”后多用以指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。
【在陈之厄】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(孔子)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,见曰:‘君子亦有穷乎?’子曰:‘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’”后因以“在陈之厄”指饥贫等困境。
【载一抱素】谓坚持一种信仰,固守素志。
【载舟覆舟】语出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后以“载舟覆舟”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。
【载沉载浮】谓在水中上下沉浮。
【载驰载驱】谓车马疾行。
【载歌且舞】见“载歌载舞”。
【载歌载舞】边唱歌,边舞蹈。原作“载歌且舞”。
【载懽载笑】形容尽情地欢笑。
【载驱载驰】见“载驰载驱”。
【赞口不绝】见“赞不绝口”。
【赞不绝口】不住口地称赞。
【赃汙狼藉】同“赃污狼藉”。
【赃污狼藉】谓贪污受贿,行为不检,名声败坏。
【赃污狼籍】同“赃污狼藉”。
【赃私狼藉】同“赃污狼藉”。
【赃私狼籍】同“赃污狼藉”。
【赃官污吏】犹了贪官污吏。
【赃盈恶贯】谓贪赃甚多,罪恶滔天。
【赃货狼藉】同“赃污狼藉”。
【赃贿狼藉】同“赃污狼藉”。
【赃贿狼籍】见“赃贿狼藉”。
【赃秽狼藉】同“赃污狼藉”。
【臧穀亡羊】《庄子·骈拇》载,臧、穀二人牧羊,臧挟策读书,穀博塞以游,皆亡其羊。后因以为典,喻事不同而实则一。宋苏轼《和刘道原〈咏史〉》:“仲尼忧世接舆狂,藏穀虽殊竟两亡。”
【遭劫在数】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。
【遭事制宜】犹言因事制宜。
【遭时不偶】同“遭逢不偶”。
【遭时定制】谓因时势而规定法制。
【遭时制宜】犹言因时制宜。
【遭逢不偶】谓不遇合时机。
【遭逢时会】同“遭遇际会”。
【遭逢会遇】同“遭遇际会”。
【遭逢际会】同“遭遇际会”。
【遭家不造】语出《诗·周颂·闵予小子》:“闵予小子,遭家不造,嬛嬛在疚。”郑玄笺:“闵,悼伤之言也;造,犹成也。可悼伤乎,我小子耳!遭武王崩,家道未成。”孔颖达疏:“往日遭此家道之不为,言先王既崩,家事无人为之。”本为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,后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。
【遭遇不偶】同“遭逢不偶”。
【遭遇运会】同“遭遇际会”。
【遭遇际会】犹言逢遇时机。
【遭倾遇祸】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。
【遭际不偶】同“遭逢不偶”。
【遭际时会】同“遭遇际会”。
【早出晚归】亦作“早出暮归”。早晨出去,晚上归来。谓整日在外。
【早出暮归】见“早出晚归”。
【早知今日,悔不当初】语本《五灯会元·天衣怀禅师法嗣·惠林宗本禅师》:“曰:‘中下之流,如何领会?’师曰:‘伏尸万里。’曰:‘早知今日事,悔不慎当初。’”后谓悔恨以前所作之非。
【早朝晏罢】很早上朝,很迟退朝。谓勤于政事。
【澡身浴德】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儒有澡身而浴德。”孔颖达疏:“澡身,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;浴德,谓沐浴於德以德自清也。”谓修养身心,使之高洁。
【澡垢索疵】犹言吹毛求疵。谓刻意寻人过错。
【造次颠沛】流离困顿。语出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於是,颠沛必於是。”
【造极登峰】登峰造极。喻达到极点。
【造微入妙】形容达到微妙的境界。
【造因得果】见“造因结果”。
【造因结果】谓无论制造何种因缘,必得相应之后果。
【造车合辙】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。
【造作矫揉】犹言矫揉造作。
【造言生事】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。
【造言捏词】捏造虚假的言词。
【造恶不悛】作恶事而不肯悔改。
【造端倡始】谓首先倡导。
【造端讬始】见“造端倡始”。
【造谋布穽】谓设计陷害。
【造谣生事】捏造谣言,挑起事端。
【造谣生非】见“造谣生事”。
【造茧自缚】作茧自缚。喻做了某事,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。
【躁言丑句】丑恶的言辞。躁,通“臊”。
【责有攸归】见“责有所归”。
【责有所归】谓责任有所归属。
【责无旁贷】谓自己应尽的责任,无法向旁人推卸。
【责备求全】犹言求全责备。
【责实循名】按其名而求其实。
【择地而蹈】选择地方行走。形容做事小心谨慎。
【择肥而噬】喻选择有钱的人进行敲诈勒索。
【择善而行】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。
【择善而从】选择其中好的依从他。
【择福宜重】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。语出《国语·晋语六》:“择福莫若重,择祸莫若轻。”
【泽及枯骨】恩泽施及死去的人。形容恩情深厚。
【泽吻磨牙】犹言龇牙咧嘴。凶残貌。
【啧有烦言】①谓互相责备,争论不一。②谓纷杂的指责和议论。
【齰舌缄脣】“齰”念zé。咬舌闭口。形容闭口不言。
【贼人心虚】指做了坏事的人,时刻胆战心惊,怕坏事败露。
【贼人胆虚】见“贼人心虚”。
【贼子乱臣】见“贼臣乱子”。
【贼去关门】《景德传灯录·法瑫宗一禅师》:“僧曰:‘若不遇於师,几成走作。’师曰:‘贼去后关门。’”后因以“贼去关门”比喻出了事故才去防范。 
【贼臣逆子】见“贼臣乱子”。
【贼臣乱子】指心怀异志、为奸作恶的人。
【贼眉贼眼】见“贼眉鼠眼”。
【贼眉鼠眼】形容神情鬼鬼祟祟。
【贼喊捉贼】谓坏人做了坏事,反说他人是坏人。比喻为了逃脱罪责,故意转移目标。
【贼头狗脑】同“贼头鼠脑”。
【贼头鬼脑】同“贼头鼠脑”。
【贼头贼脑】同“贼头鼠脑”。
【贼头鼠脑】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
【谮下谩上】谗毁下级,欺谩上级。
【增收节支】增加收入,节约开支。
【增砖添瓦】犹添砖加瓦。比喻做一些工作,尽一点力量。 
【甑尘釜鱼】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范冉》:“所止单陋,有时绝粒,穷居自若,言貌无改。闾里歌之曰:‘甑中生尘范史云,釜中生鱼范莱芜。’”范冉字史云,桓帝以为莱芜长。后以“甑尘釜鱼”形容家贫断炊已久。
【扎根串连】深入群众并将分散的群众串连起来。
【札手舞脚】犹言动手动脚。形容不规矩、不稳重。
【乍毛变色】形容因惊恐而毛发竖立,面色失常。
【乍暖还寒】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,冷热不定。
【诈奸不及】犹言十分奸诈。
【诈败佯输】假装被打败,引人上当。
【诈痴不颠】谓假装痴呆。 
【诈痴佯呆】谓假装痴呆。
【斋心涤虑】净洁身心,清除杂念。
【宅中图大】居于中心,谋划四方。谓得地势之利。
【债台高筑】形容欠债很多。
【沾花惹草】犹言沾风惹草。
【沾沾自好】犹言沾沾自喜。
【沾沾自衒】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。
【沾沾自喜】骄矜自得貌。
【沾沾自满】犹言沾沾自喜。
【沾泥带水】比喻说话、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。
【沾风惹草】比喻卖弄风流,挑逗、勾引异性。
【沾亲带友】见“沾亲带故”。
【沾亲带故】有亲戚朋友的关系。
【詹言曲说】烦琐、片面的言论。
【詹詹炎炎】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”成玄英疏:“炎炎,猛烈也;詹詹,词费也。”后以“詹詹炎炎”形容喋喋不休之状。 
【詀言詀语】花言巧语,胡说八道。
【鹯视狼顾】“鹯”念zhān。谓如同鹯狼视物。形容目光贪婪。
【斩木揭竿】砍削树木当兵器,举起竹竿作军旗。比喻武装起义。语本汉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,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
【斩荆披棘】同“披荆斩棘”。
【斩草除根】比喻彻底去除祸根,不留后患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,则善者信矣。”
【斩竿揭木】犹言斩木揭竿。
【斩钉切铁】同“斩钉截铁”。
【斩钉截铁】①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。②比喻雄健有力。
【斩将刈旗】同“斩将搴旗”。
【斩尽杀绝】全部杀尽。
【斩头沥血】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。
【斩钢截铁】比喻干脆利落,坚决果断。
【斩关夺隘】砍断门闩,攻破城门,夺取关隘。形容军队作战勇敢,势不可挡。
【展眼舒眉】眉眼舒展。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。
【展脚伸腰】①下拜。②俗用以称人死。
【崭露头角】谓显示出超群的才华。语本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虽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进士第,崭然见头角焉。”
【暂劳永逸】犹一劳永逸。谓以一时的辛劳,换取长久的安逸。
【占风使帆】比喻随机应变,看风头办事。
【占风望气】察看风向云气。亦比喻看风使舵,随机应变。
【毡上拖毛】氈为毛制,在氈上拖毛,则涩滞难行。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。
【辗转反侧】形容心中有事,翻来覆去不能入睡。
【栈山航海】谓跋山涉水,逾越险阻。
【战火纷飞】形容战斗频仍、激烈。
【战无不克】见“战无不胜”。
【战无不胜】攻战没有不取胜的。形容强大无比,可以战胜一切。
【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】见“战无不胜,攻无不取”
【战无不胜,攻无不取】形容军队力量强大,百战百胜。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语本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是知秦战未尝不胜,攻未尝不取,所当未尝不破也。”
【战战栗栗】敬畏戒慎貌。
【战战栗栗】见“战战栗栗”。
【战战惶惶】戒慎畏惧貌。
【战战业业】戒慎畏惧貌。
【战战栗栗】见“战战栗栗”。
【战战兢兢】①畏惧谨慎貌。②因害怕或寒冷而颤抖貌。
【湛恩汪濊】谓恩泽深厚。
【张三李四】假设姓名,泛指某人或某些人。
【张口掉舌】谓发表言论。
【张口结舌】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、害怕或惊愕。
【张王李赵】①四大姓氏。②四者皆最常见的姓,连用泛指一般人。
【张牙舞爪】①形容猛兽的凶相。②形容恶人的猖狂凶恶。③边谈笑边挥舞手足的样子。
【张公吃酒李公醉】见“张公吃酒李公醉”。
【张公吃酒李公醉】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天后时,谣言曰:‘张公吃酒李公醉。’张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”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。
【张公吃酒李公颠】见“张公吃酒李公醉”。
【张本继末】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。
【张甲李乙】犹言张三李四。
【张皇失措】亦作“张惶失措”。亦作“张徨失措”。慌乱失常,不知所措。
【张冠李戴】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。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。有时亦有掉包舞弊之意。
【张袂成阴】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,成为阴天。形容人多。
【张袂成帷】张开袖子成为帷幕。形容人多。
【张眉努目】扬起眉毛,瞪着眼睛。喻粗犷浅露。
【张眉努眼】扬起眉毛,瞪着眼睛。指善于作态。
【张眉张眼】惊惶不安的样子。
【张脣植髭】谓脣吻开合。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。
【张眼露睛】谓瞪着眼睛说瞎话。
【张徨失措】见“张皇失措”。
【张惶失措】见“张皇失措”。
【张嘴挢舌】犹张口结舌。
【张灯结彩】亦作“张灯结采”。形容喜庆或节日的景象。
【张灯结采】见“张灯结彩”。
【张脉偾兴】谓血管膨胀,青脉突起。张,通“胀”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乱气狡愤,阴血周作,张脉偾兴,外彊中乾。”杜预注:“气狡愤於外,则血脉必周身而作,随气张动。”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。
【彰明昭著】犹彰明较著。
【彰明较著】形容非常显明。
【彰往考来】谓彰明往事,考察未来。语本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夫《易》彰往而察来,而微显阐幽。”孔颖达疏:“往事必载,是彰往也;来事豫占,是察来也。”高亨注:“彰往,表明往事也。察来,观察来事也。”
【彰善瘅恶】表彰美善,憎恨邪恶。
【獐头鼠目】麞头小而尖,鼠目小而圆,本形容人的寒贱相,后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、心术不正。
【掌上明珠】亦作“掌中珠”。亦作“掌上珠”。比喻极受疼爱的人。后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兒女。
【掌上观文】见“掌上观纹”。
【掌上观纹】比喻极其容易,毫不费力。
【仗马寒蝉】皇帝仪仗中用的马和寒风中的蝉。比喻噤口不言者。
【仗势欺人】凭借权势欺压别人。
【仗节死义】谓坚守节操,为正义而死。
【仗义执言】伸张正义,激昂陈词。
【仗义疏财】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。茅盾《石碣》:“众多兄弟,都说,玉麒麟仗义疏财,一身好武艺,心地又直爽;宋大哥兀自佩服。”又见“疏财仗义”。
【杖履相从】谓追随左右。
【杖履纵横】形容游人来往不绝。
【招亡纳叛】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。
【招花惹草】指挑逗、勾引女子。
【招兵买马】①招募士兵,购置战马。谓组织武装,扩充兵力。②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。
【招灾惹祸】招引灾祸。
【招灾揽祸】招揽灾祸。
【招事惹非】见“招是惹非”。
【招降纳叛】①招引接纳敌方叛降的人。②称网罗坏人,扩充势力。
【招是生非】见“招是惹非”。
【招是惹非】招惹是非。谓无故生事。
【招是搬非】搬弄是非,引起争端。
【招是揽非】犹招是惹非。
【招风惹雨】见“招风惹草”。
【招风惹草】比喻惹是生非,引出事端。
【招风揽火】比喻招惹是非。
【招军买马】犹招兵买马。
【招摇过市】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。语出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居卫月馀,灵公与夫人同车,宦者雍渠参乘,出,使孔子为次乘,招摇市过之。”
【招摇撞骗】谓借名炫耀,进行诈骗。
【招蜂引蝶】比喻逗引异性。多指女子。
【招蜂惹蝶】犹招蜂引蝶。
【招贤纳士】招引接纳贤士。
【招权纳贿】把持权势,接受贿赂。
【招权纳赂】见“招权纳贿”。
【招权纳赇】见“招权纳贿”。
【昭然若揭】语出《庄子·达生》:“今汝饰知以惊愚,脩身以明汙,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。”揭,高举。后以“昭然若揭”形容真相毕露,清楚明白。
【昭德塞违】彰明美德,杜绝错误。
【昭聋发聩】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。
【朝三暮二】比喻主意多变。
【朝三暮四】①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本谓只变名目,不变实质以欺人。后以喻变化多端或反覆无常。②形容数目多。
【朝夕相处】彼此天天在一起。
【朝不及夕】①谓早晨不能顾及晚上。极言处境危急。②形容生活极其穷困。
【朝不保夕】见“朝不保暮”。
【朝不保暮】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。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。
【朝不虑夕】见“朝不谋夕”。
【朝不谋夕】谓早晨不能预为晚上打算。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。
【朝升暮合】谓零碎地籴米。形容生活艰难,勉强度日。
【朝生夕死】见“朝生暮死”。
【朝生暮死】亦作“朝生夕死”。①早晨刚生,晚上就死亡。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。
【朝令夕改】早晨下命令,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变。
【朝令暮改】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急政暴赋,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汉书四》:“‘朝令而暮改’,改,本作得,言急征暴赋,朝出令而暮已得。非谓其朝令而暮改也。”后以“朝令暮改”形容政令多变。
【朝成夕毁】见“朝成暮毁”。
【朝成暮徧】早晨刚写成,晚上就到处流传。形容文章流传迅速。
【朝成暮毁】形容翻新之速。
【朝夷暮跖】早晨被誉为伯夷,晚上被贬作盗跖。形容时论毁誉多变。
【朝折暮折】见“朝攀暮折”。
【朝奏夕召】见“朝奏暮召”。
【朝奏暮召】谓早晨上书帝王,晚上就被召见。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。语出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扞主父偃呴资用乏,留久,诸公宾客多厌之,乃上书阙下。朝奏,暮召入见。所言九事,其八事为律令,一事谏伐匈奴。”
【朝思暮想】日夜思念。
【朝秦暮楚】①战国时,秦楚两大国对立,其他小国各视利益之所在,时而事秦,时而奉楚,变化无常。游说之士亦如此。后以喻人反复无常。②朝在秦地,暮在楚地。或朝属秦国,暮属楚国。比喻行踪无定或生活不安定。
【朝乾夕愓】谓终日勤奋谨慎,不敢懈怠。语本《易·乾》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【朝过夕改】早晨闻过,晚上即改正。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。
【朝梁暮周】见“朝梁暮晋”。
【朝梁暮晋】五代冯道为相,历五朝八姓,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。自号长乐老,著《长乐老自叙》,历陈官爵以为荣,时论卑之。元刘因有《冯道》诗讽之曰:“亡国降臣固位难,痴顽老子几朝官。朝梁暮晋浑閒事,更舍残骸与契丹。”后因以“朝梁暮晋”喻人反复无常,没有节操。
【朝梁暮陈】见“朝梁暮晋”。
【朝阳鸣凤】比喻品德出众、正直敢谏之人。语出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,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【朝趁暮食】白天挣了钱,晚上才有饭吃。形容生活十分贫困。
【朝云暮雨】比喻男女欢会。典出战国楚宋玉《〈高唐赋〉序》: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,望高唐之观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。玉谓此气为朝云,并对王说,过去先王曾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,自称是巫山之女,愿侍王枕席,王因幸之。巫山之女临去时说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
【朝发夕至】见“朝发暮至”。
【朝发暮至】谓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。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。语出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:“居止近塞,朝发穹庐,暮至城郭,五郡民庶,家受其辜。”
【朝歌夜弦】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,逸乐无度。
【朝歌暮弦】见“朝歌夜弦”。
【朝种暮穫】①比喻收益迅速。②比喻时间短促。
【朝闻夕死】早晨闻道,晚上可死去。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。语本《论语·里仁》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【朝闻夕改】见“朝过夕改”。
【朝锺暮鼓】见“朝钟暮鼓”。
【朝攀暮折】谓不断地攀折。比喻时时遭摧残。
【朝钟暮鼓】亦作“朝锺暮鼓”。佛寺晨撞钟,暮击鼓以报时。
【朝钟暮鼓】见“朝钟暮鼓”。
【朝懽暮乐】见“朝欢暮乐”。
【朝欢暮乐】谓终日欢乐;日夜寻欢作乐。
【朝齑暮盐】见“朝齑暮盐”。
【朝饔夕飧】谓才疏力薄,除吃饭外别无所能。
【朝齑暮盐】早饭腌菜进食,晚餐蘸盐下饭。极言生活贫苦。
【朝衣东市】谓大臣就戮。典出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上令■错衣朝衣斩东市。”

【朝章国典】见“朝章国故”。
【朝章国故】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。
【兆载永劫】佛教语。极言时间之悠远漫长。
【照人肝胆】比喻以赤诚相见。
【照本宣科】比喻不能灵活运用,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。
【照猫画虎】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,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。
【遮人耳目】见“遮人眼目”。
【遮人眼目】谓遮掩别人的视听,掩饰真情。
【遮三瞒四】谓说话、做事多方掩饰,不爽快。
【遮天映日】同“遮天蔽日”。
【遮天迷地】同“遮天盖地”。
【遮天盖日】同“遮天蔽日”。
【遮天盖地】形容风沙、雨雪大或人马等极多。
【遮天蔽日】遮蔽天空和太阳。形容事物体积庞大、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。
【遮地盖天】同“遮天盖地”。
【遮地漫天】同“遮天盖地”。
【遮空蔽日】同“遮天蔽日”。
【遮前掩后】谓说话藏头露尾,欲言又止。
【遮掩耳目】见“遮人眼目”。
【折足覆餗】《易·系辞下》:“《易》曰:‘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’言不胜其任也。”餗,鼎内食物。后以“折足覆餗”比喻力不能胜任,必至败事。
【折长补短】取有余以补不足。
【折矩周规】犹循规蹈矩。谓举止合乎法度。
【折戟沉沙】断戟沉埋在沙里。形容失败惨重。
【折鼎覆餗】见“折足覆餗”。
【折槁振落】折枯枝,吹落叶。喻轻易不费力。
【折冲之臣】谓忠勇之臣。
【折冲御侮】语本《诗·大雅·绵》:“予曰有御侮”毛传:“武臣折冲曰御侮。”后用以谓抗击敌人。
【折冲尊俎】见“折冲樽俎”。
【折冲厌难】谓能压服困难,御敌致胜。
【折冲樽俎】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,禽将户内,拔城於尊俎之间,折冲席上者也。”
【折胶堕指】极言天气寒冷。
【哲人其萎】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蚤作,负手曳杖,消摇於门,歌曰:‘泰山其颓乎,梁木其坏乎,哲人其萎乎!’既歌而入,当户而坐。子贡闻之,曰:‘……夫子殆将病也。’”后因以“哲人其萎”为贤者病逝之典,亦常用作慰唁之词。
【詟谀立懦】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,怯懦者知所自立。
【辙乱旂靡】见“辙乱旗靡”。
【辙乱旗靡】谓车迹错乱,军旗倒下。语出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后以“辙乱旗靡”形容军队溃败之状。亦用于比喻。
【辙乱旂靡】见“辙乱旗靡”。
【贞下起元】《易·乾》:“元亨利贞。”尚秉和注:“元亨利贞,即春夏秋冬,即东南西北,震元离亨兑利坎贞,往来循环,不忒不穷。”因以“贞下起元”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,周流不息。
【贞元会合】指新旧更迭。
【贞不绝俗】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。
【贞松劲柏】以松柏的坚贞劲直,喻人的高尚节操。
【贞风亮节】犹言高风亮节。
【针尖对麦芒】犹言针锋相对。比喻双方策略、论点等尖锐地相对。
【针芥之合】同“针芥相投”。
【针芥之投】同“针芥相投”。
【针芥之契】同“针芥相投”。
【针芥相投】《三国志·吴志·虞翻传》“虞翻字仲翔,会稽余姚人也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《吴书》:“虎魄不取腐芥,磁石不受曲针。”磁石引针,琥珀拾芥,因以“针芥相投”谓相投契。
【针锋相对】①针尖对针尖。比喻双方对等。②比喻双方策略、言论、行动等尖锐地对立。
【针头削铁】形容极力刮削搜刮。
【针头线脑】见“针头线脑”。
【针头线尾】缝纫用的针线等物。
【针头线脑】亦作“针头线脑”。①同“针头线尾”。②指针线活。③比喻细微的事物。
【真人不露相】谓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。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。
【真刀真枪】①真实的刀枪。②比喻毫不作假,实实在在。
【真才实学】真实的才能和学问。
【真心真意】犹真心实意。
【真心实意】心意真实,没有丝毫虚伪。
【真凶实犯】真正的罪犯。
【真知灼见】①真正知道,确实看见。②亦作“真知卓见”。谓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。
【真知卓见】见“真知灼见”。
【真金不怕火】见“真金不怕火柬”。
【真金不怕火炼】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。
【真金烈火】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。
【真命天子】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。
【真相大白】谓真实情况已完全清楚。
【真情实感】真挚的感情,实在的感受。
【真情实意】真实的情意。
【真枪实弹】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。多比喻实战。
【真独简贵】独处时谨慎,富贵时简省。
【真凭实据】①确实可靠的证据。②谓某种事物实在而可以把握。
【真龙天子】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,因以为皇帝的代称。
【真龙活现】形容逼真。
【真赃实犯】谓犯罪的确证。
【甄心动惧】敬慎而保持警惕。
【甄奇录异】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。
【枕中鸿宝】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上(宣帝)复兴神仙方术之事,而淮南有枕中《鸿宝》、《苑秘书》。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,及邹衍重道延命方,世人莫见。”颜师古注:“《鸿宝》、《苑秘书》,并道术篇名。臧在枕中,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。”后泛指珍秘的书籍。
【枕冷衾寒】枕被俱冷。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。
【枕席过师】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治湟陿中道桥,令可至鲜水,以制西域,信威千里,从枕席上过师。”颜师古注引郑氏曰:“桥成军行安易,若於枕席上过也。”后因以“枕席过师”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。
【枕席还师】见“枕席过师”。
【枕稳衾温】形容生活舒适安逸。
【枕干之雠】谓不共戴天的仇恨。
【枕山负海】见“枕山襟海”。
【枕山栖谷】谓隐居山林。
【枕山臂江】谓依山傍水。
【枕山襟海】靠山依海。
【枕戈以待】同“枕戈待旦”。
【枕戈汗马】枕着武器,疾驰战马。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。
【枕戈坐甲】以戈为枕,披甲而坐。形容常备不懈,时刻准备战斗。
【枕戈披甲】见“枕戈坐甲”。
【枕戈泣血】枕着兵器,哭泣见血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杀敌雪恨。
【枕戈待旦】枕着兵器,等待天亮。形容杀敌报国心切。
【枕戈待命】枕着武器等待命令。形容时刻准备战斗。
【枕戈待敌】枕着兵器等待迎敌。形容时刻准备杀敌。
【枕戈剚刃】谓准备杀敌复仇。剚刃,用刀剑插入物体。
【枕戈达旦】见“枕戈待旦”。
【枕戈饮血】枕着武器,咽着血泪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报仇杀敌。
【枕戈饮胆】见“枕戈尝胆”。
【枕戈尝胆】头枕兵器,口尝苦胆。形容刻苦自励,发愤图强,或报仇雪耻心切。
【枕戈寝甲】睡时枕着兵器,穿着铠甲。形容常备不懈,随时准备战斗。
【枕戈击楫】枕着兵器,拍击船桨。形容杀敌心切,志节慷慨。
【枕方寝绳】枕方石,睡绳床。
【枕石嗽流】见“枕石漱流”。
【枕石漱流】枕山石,漱涧流。喻指隐居山林的生活。
【枕石寝绳】见“枕方寝绳”。
【枕典席文】谓以典籍为伴,勤于读书学习。
【枕流漱石】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孙子荆年少时欲隐,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,误曰漱石枕流。王曰:‘流可枕石可漱乎?’孙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’”后以喻隐居山林。
【枕岩漱流】同“枕石漱流”。
【枕善而居】谓守善不移。
【枕经籍书】枕着经,垫着书。形容酷嗜读书,以书为伴。
【枕麹藉糟】枕着酒,垫着酒糟。谓嗜酒,醉酒。
【枕籍经史】枕着经典,垫着史书。形容专心一意读书。
【振兵泽旅】见“振兵释旅”。
【振兵释旅】收缴兵器,解散军队。
【振振有词】认为道理很足,说个没完。
【振振有辞】见“振振有词”。
【振裘持领】喻抓住事物的关键。
【振领提纲】提纲挈领。
【振穷恤贫】救济贫穷的人。
【振穷恤寡】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。
【振聋发聩】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。
【赈贫贷乏】救济穷人。
【震古铄今】震动古人,显耀当世。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。
【震聋发聩】使昏昧糊涂,不明事理的人,为之震惊,受到启发。
【镇日镇夜】整日整夜,日日夜夜。
【争分夺秒】形容抢时间,不放过一分一秒。
【争先恐后】争着向前,唯恐落后。
【争名夺利】争夺名位和利益。
【争名竞利】见“争名夺利”。
【争妍斗艳】竞相比美。
【争长竞短】计较细小出入;争竞谁上谁下。
【争风吃醋】为争夺男女私情而互相嫉妒。
【争前恐后】见“争先恐后”。
【争短论长】犹争长竞短。
【争强好胜】争为强者,喜欢取胜。
【争强斗狠】犹争强好胜。
【争强斗胜】犹争强好胜。
【争锋吃醋】见“争风吃醋”。
【争权夺利】争夺权力和利益。
【争权攘利】见“争权夺利”。
【铮铮佼佼】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“卿所谓铁中铮铮,佣中佼佼者也。”后以“铮铮佼佼”形容出类拔萃,不同一般。
【铮铮铁骨】比喻人的刚正不阿,坚强不屈的骨气。
【铮铮铁汉】指刚正不阿、坚强不屈的人。
【整本大套】谓有计划、有条理、全面。
【整甲缮兵】整顿甲胄,修理兵器。谓作好战备。
【整年累月】一年又一年,一月又一月。形容时间长久。
【整衣敛容】整理衣裳,端正仪容。
【整冠纳履】语本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七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,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后以“整冠纳履”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。
【整军经武】语本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;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子姑整军而经武乎!”后用以称整顿军备,致力武事。
【整旅厉卒】整训军队,激励士卒。
【整纷剔蠹】谓整治纷乱,清除弊害。
【整装待发】整理行装,等待出发。
【整整截截】端方严肃貌。
【整襟危坐】整衣端坐。形容严肃拘谨。
【正人君子】①品行端正的人。②用以讽刺道貌岸然,假装正经的人。
【正大光明】①指言行正派而襟怀坦白。②形容显赫盛大。
【正大堂皇】见“正大堂煌”。
【正大堂煌】亦作“正大堂皇”。犹言堂堂正正。
【正中下怀】正合自己的心意。
【正心诚意】儒家提倡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。谓使心术正,意念诚。语出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”。
【正正气气】正派。
【正正堂堂】形容正大光明。
【正正经经】①严肃而认真。②犹言堂堂正正。
【正本清源】从根源上进行整顿清理。
【正本澄源】犹正本清源。
【正名定分】辨正名分。
【正色直绳】谓严正执法。
【正色厉声】态度严正,言辞严厉。
【正言厉色】话语严正,表情严肃。
【正言厉颜】见“正言厉色”。
【正明公道】正大光明。
【正兒巴经】亦作“正兒八经”。亦作“正二八摆”。①正经的;严肃认真的。②真正的;确实的。
【正法眼藏】①佛教语。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(正法)。朗照宇宙谓眼,包含万有谓藏。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,是为禅宗初祖,为佛教以“心传心”授法的开始。②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。
【正始之音】①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土风流,盛于洛下,世称“正始之音”。②指纯正的乐声。
【正冠李下】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七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。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,以避免偷李的嫌疑。后以“正冠李下”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。
【正容亢色】谓神色严肃。
【正视绳行】谓言行正直。
【正经八本】见“正经八百”。
【正经八百】①正经的,严肃认真的。②犹名副其实。
【正经八板】见“正经八百”。
【正颜厉色】形容表情正经、严肃。
【正襟危坐】整理好衣服,端正地坐着。形容严肃或拘谨。
【证龟成鳖】将乌龟说成甲鱼。喻蓄意歪曲,颠倒是非。
【郑昭宋聋】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使申舟聘於齐,曰:‘无假道於宋。’亦使公子冯聘於晋,不假道於郑。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,曰:‘郑昭宋聋,晋使不害,我则必死。’王曰:‘杀女,我伐之。’见犀而行。及宋,宋人止之……乃杀之。”杜预注:“昭,明也。聋,闇也。”后以“郑昭宋聋”比喻情况不同。
【郑重其事】谓对某件事持慎重、认真严肃的态度。
【郑重其辞】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。
【郑卫之音】①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。因不同于雅乐,曾被儒家斥为“乱世之音”。②泛指yín靡(版 权 所有 ew en yan .c o m 易 文言 网)的音乐。③指靡丽的文风。
【政以贿成】谓贿赂公行,政治腐败。
【政由己出】政令由一己发出。指把持大权,独断专行。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三年,遂将五诸侯灭秦,分裂天下,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,号为‘霸王’。”
【政出多门】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。指领导无力,权力分散。语本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鲁之有季孟,犹晋之有栾范也,政令於是乎成。今其谋曰:‘晋政多门,不可从也。’”
【政通人和】政事顺遂,人民和乐。
【政清人和】政治清明,人心归向,上下团结。
【之乎者也】①古汉语里常用的语气助词。②借为对文人咬文嚼字的讽刺语。
【之死不渝】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【之死靡二】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【之死靡他】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【之死靡它】至死不变。形容忠贞不二。
【支支吾吾】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谓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
【支支梧梧】见“支支吾吾”。
【支手舞脚】犹言指手画脚。
【支分族解】见“支分节解”。
【支分节解】亦作“支分族解”。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。节,关节。族,骨节交错盘结之处。比喻剖析义理,详尽中肯。
【支床叠屋】犹叠床架屋。喻重复。
【支纷节解】分解肢体;剁成碎塊。犹言碎尸万段。
【支策据梧】语本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昭文之鼓琴也,师旷之枝策也,惠子之据梧也,三子之知,几乎皆其盛者也,故载之末年。”此谓昭文弹琴、师旷持杖击节、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,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,所以载誉于晚年。后以“支策据梧”形容用心劳神。
【支离破碎】谓零碎散乱,不成整体。
【只轮不反】见“只轮无反”。
【只轮无反】比喻全军覆没。语本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,匹马只轮无反者。”亦作“只轮不反”、“只骑不反”。
【只骑不反】见“只轮不反”。
【只鸡斗酒】①指菲薄的祭品。语出《后汉书·桥玄传》:“又承从容约誓之言:‘徂没之后,路有经由,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,车过三步,腹痛勿怨。’”②指简单的酒菜。
【只鸡絮酒】《后汉书·徐稚传》:“徐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,不告姓名。”李贤注:“谢承《书》曰:‘稚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於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乾以裹鸡,径到所起冢外,以水渍绵使有酒气,斗米饭,白茅为藉,以鸡置前,醊酒毕,留谒则去,不见丧主。’”后遂以“只鸡絮酒”谓以菲薄祭品悼念亡友。
【只鸡樽酒】见“只鸡斗酒”。
【吱哩哇啦】象声词。形容大声说话。
【枝大於本】树枝比树干大。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。
【枝分叶散】同“枝布叶分”。
【枝分缕解】谓详尽而有条不紊地辨别分析。
【枝末生根】树木的枝梢上生根。喻不合事理,不可能。
【枝布叶分】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。
【枝外生枝】喻派生、繁衍而出者。犹言节外生枝。
【枝别条异】喻头绪纷乱。
【枝附叶连】见“枝附叶著”。
【枝附叶著】比喻上下关系紧密。
【枝附叶从】枝叶附从于树干。比喻依附的部属。
【枝附影从】枝条附着树干,影子随从形体。比喻追随模仿。
【枝流叶布】同“枝布叶分”。
【枝叶扶疏】亦作“枝叶扶苏”。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,高下疏密有致。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。③比喻兴旺发展。
【枝叶扶苏】见“枝叶扶疏”。
【枝叶相持】比喻相互扶助。
【枝词蔓语】谓繁冗芜杂的言辞。
【枝词蔓说】谓繁冗芜杂的言论。
【枝幹相持】犹枝叶相持。
【枝节横生】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。
【枝源派本】犹言寻根究源。
【枝对叶比】枝叶相对并列。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。
【脂膏不润】《东汉观记·孔奋传》:“奋在姑臧四年,财物不增,惟老母极膳,妻子但菜食。或嘲奋曰:‘直脂膏中,亦不能自润。’而奋不改其操。”后即以“脂膏不润”喻为官廉以自守,不改清操。
【脂膏莫润】见“脂膏不润”。
【胝肩茧足】谓艰辛劳作。
【执文害意】谓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。
【执而不化】固执己见,不知变通。
【执法如山】执行法令坚定如山,毫不容情。
【执柯作伐】为人作媒。
【执迷不反】见“执迷不返”。
【执迷不返】亦作“执迷不反”。犹执迷不悟。
【执迷不悟】固执己见,坚持错误而不觉悟。
【执迷不醒】犹执迷不悟。
【执粗井灶】谓操持家务。喻为人妇。
【执经问难】手持经书反复质问,以求解惑。
【执鞭随镫】见“执鞭坠镫”。
【执鞭坠镫】亦作“执鞭随镫”。谓服侍别人乘骑,多表示倾心追随。
【直入公堂】比喻言行直截了当,不绕弯子。
【直上青云】比喻官运亨通,直登高位。
【直上直下】①上下一贯。②从上到下,从头到脚。③形容陡直。
【直口无言】犹言哑口无言。
【直内方外】语出《易·坤》:“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。”谓内心正直、行事方正。
【直抒胸臆】谓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。
【直言不讳】同“直言无讳”。
【直言切谏】同“直言极谏”。
【直言正色】谓言语正直,仪容严肃。
【直言正谏】同“直言极谏”。
【直言极谏】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。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。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。
【直言无讳】直率地说话,无所隐讳。
【直言无隐】直言无讳。
【直言贾祸】说直话的人会惹祸。贾,买。引申为招致。如:直言贾祸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,因此,明哲保身的人大都缄口无言。
【直眉怒目】形容发怒的样子。
【直眉楞眼】亦作“直眉睖眼”。①竖眉瞪眼。②形容眼神发直。
【直眉睖眼】见“直眉楞眼”。
【直眉瞪眼】①发怒貌。②形容发呆的样子。
【直捷了当】同“直截了当”。
【直接了当】同“直截了当”。
【直情径行】任着自己的性情径直去做。语出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子游曰:‘礼有微情者,有以故兴物者,有直情而径行者,戎狄之道也。’”孔颖达疏:“谓直肆己情而径行之也。”
【直道而行】按照正道行事。
【直截了当】形容说话、做事不绕弯子,干脆爽快。
【直认不讳】直截了当承认,毫不回避隐瞒。
【直撞横冲】形容向前突破,不可阻挡或毫无顾忌地乱冲乱闯。
【直谅多闻】谓正直诚信,博学广识。语出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益者三友……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”刑昺疏:“直谓正直,谅谓诚信,多闻谓博学。”
【直权无华】质朴无文采。
【植善倾恶】谓培植善者,倾覆恶类。
【植发穿冠】犹植发冲冠。
【植发冲冠】头发直竖,顶起帽子。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。
【植党自私】见“植党营私”。
【植党营私】谓拉帮结派以谋求私利。
【蹠犬噬尧】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貂勃曰:‘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’”原指人臣各为其主。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。
【蹠狗吠尧】意谓各为其主。
【止戈散马】停用兵戈,放还战马,意谓结束战争。
【止戈为武】“武”字从“止”从“戈”。意谓能平息战乱,停止使用武器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
【止於至善】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。
【止沸益薪】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
【止渴思梅】犹望梅止渴。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。
【止渴望梅】见“止渴思梅”。
【止谈风月】《南史·徐勉传》:“尝与门人夜集,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。勉正色答云:‘今夕止可谈风月,不宜及公事。’故时人服其无私”。谓只可谈风月之事。后以“止谈风月”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。
【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】语出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。”后以“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”谓只能心领神会,无法用语言来表达。
【只此一家,别无分店】旧时商店招牌招揽生意的用语。意谓同类店铺仅有这一家。后泛指独自垄断或独一无二。
【只争旦夕】亦作“只争朝夕”。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。
【只争朝夕】见“只争旦夕”。
【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】比喻只看到局部,看不到全体的片面性。
【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】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。
【只知其一,未知其二】见“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”。
【只要工夫深,铁杵磨成针】见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。
【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】宋祝穆《方舆胜览·眉州·磨针溪》: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,学业未成,即弃去,“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‘欲作针。’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”。后世因以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喻持之以恆,终必有成。针,同“针”。功,亦作“工”。
【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】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后因以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”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,却限制人民自由。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,反而严格要求别人。
【指山说磨】见“指山卖磨”。
【指山卖磨】比喻耍手段、说空话哄人。
【指天为誓】见“指天誓日”。
【指天画地】①谓上占三光,下知分野。②伸指上下左右挥动。道教敕勒之术。③讲话时助以手势,态度激切。④谓发誓赌咒。
【指天誓日】指着天、日发誓,表白心迹。语本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死不相背负。”
【指不胜屈】形容数量很多,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。
【指不胜偻】见“指不胜屈”。
【指日可待】谓不久即可实现。
【指日而待】见“指日可待”。
【指日成功】谓不久即可成功。
【指日高升】见“指日高升”。
【指日高升】谓很快就可升官。旧时官场预祝之词。
【指日誓心】对着太阳发誓,表明忠诚无二。
【指手画脚】见“指手划脚”。
【指手划脚】亦作“指手画脚”。①说话时做手势。多用于形容放肆或得意。②比喻乱加指点批评。
【指手点脚】犹指指点点。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。
【指方画圆】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。
【指矢天日】见“指天誓日”。
【指名道姓】指出其人的姓名。多指对人公开批评或攻击。
【指李推张】谓相互推委,逃避责任。
【指皁为白】谓混淆黑白,颠倒是非。
【指东画西】见“指东划西”。
【指东话西】犹言东拉西扯。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。
【指东说西】①见“指东话西”。②犹言指桑骂槐。
【指东划西】亦作“指东画西”。①谓说话东拉西扯。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。
【指事类情】谓阐述事理,譬喻情状。
【指空话空】谓故弄玄虚。
【指南攻北】犹声东击西。
【指破迷团】指点解说,破除疑问。
【指桑说槐】见“指桑骂槐”。
【指桑骂槐】亦作“指桑树骂槐树”。亦作“指桑说槐”。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。
【指猪骂狗】犹指桑骂槐。
【指鹿作马】见“指鹿为马”。
【指鹿为马】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於二世,曰:‘马也’。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耶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赵高。或言鹿,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。后群臣皆畏高。”后以“指鹿为马”比喻有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【指挥可定】见“指麾可定”。
【指挥若定】形容指挥调度时胸有韬略,稳操胜算。
【指雁为羹】比喻空想或虚假不实。
【指瑕造隙】犹言寻找事端,制造分裂。瑕,玉上的斑点。隙,裂缝。
【指麾可定】谓一经调度安排,不须多久,局势即可平定。语本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诚各去其两短,袭其两长,天下指麾则定矣。”《汉书·陈平传》作“天下指麾即定矣”。
【指树为姓】道教传说,老子生于李树下,因以李为姓。见晋葛洪《神仙传·老子》。
【指亲托故】指为亲戚,假托故旧。谓攀附有权势的人。
【指鸡骂狗】见“指猪骂狗”。
【咫尺千里】①谓虽近在咫尺,却似远隔千里。形容行路之难。②谓虽近在咫尺,却似远隔千里。形容相见之难。
【咫尺之书】书信。古代书写用木简,信札之简长盈尺,故称。
【咫尺天涯】谓相距很近,却象远在天边。形容相见之难。
【咫尺天颜】语本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天威不违颜咫尺。原谓天鉴察不远,威严如常在面前。”后以“咫尺天颜”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。亦指天子之颜。
【咫尺威颜】同“咫尺天颜”。
【咫尺万里】《南史·萧贲传》:“扞贲呴能书善画,於扇上图山水,咫尺之内,便觉万里为遥。”谓在短小的画幅内,能画出寥廓深远的景物。后亦形容在短小的篇幅内,能表现出深远的意境。
【咫角骖驹】未壮的牛马,喻人年少。
【趾高气扬】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楚屈瑕伐罗,斗伯比送之。还,谓其御曰:‘莫敖(屈瑕字)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’”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今何举足之高,志之扬也?”后用“趾高气扬”谓骄傲自大、得意忘形的样子。
【趾踵相接】形容人数之多。
【趾踵相错】见“趾踵相接”。
【志士仁人】有远大志向和高尚道德的人。
【志大才疏】谓志向大而能力低。语本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负其高气,志在靖难,而才疏意广,迄无成功。”
【志在千里】形容志向远大。
【志在四方】谓志向远大,不株守于一地。
【志在四海】犹志在四方。
【志同道合】谓志趣思想一致或事业相同。
【志足意满】犹志得意满。
【志盈心满】犹志得意满。
【志高气扬】志气高昂而自得。
【志得气盈】犹志得意满。
【志得意满】形容得意满足。
【志广才疏】犹志大才疏。
【志满气得】犹志得意满。
【志满气骄】见“志骄意满”。
【志骄气盈】犹志骄意满。
【志骄意满】形容得意骄傲。
【质非文是】谓徒有华美的外表,而无相应的实质。语本汉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其文是也,其质非也……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说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【质伛影曲】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。比喻有因必有果。
【质疑问难】谓心存疑问向人提出以求得解答。
【质疑辨惑】谓提出疑问,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、辨析。
【炙手可热】接近之便烫手。比喻权势气焰之盛。
【炙冰使燥】比喻白费气力。
【炙肤皲足】皮肤晒焦,足部冻裂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。
【炙鸡渍酒】《后汉书·徐穉传》“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”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穉诸公所辟虽不就,有死丧负笈赴吊。常於家豫炙鸡一只,以一两绵絮渍酒中,暴乾以裹鸡,径到所起冢外,以水渍绵,使有酒气,斗米饭,白茅为藉,以鸡置前,醊酒毕,留谒则去,不见丧主。”谓以棉絮浸酒,晒干后裹烧鸡,携以吊丧。后遂用为不忘旧恩的典实。
【治郭安邦】犹治国安邦。
【治病救人】比喻批评别人的缺点、错误,帮助他改正。
【治国安邦】治理国家,使之太平、安定。
【治丝而棼】谓理丝不找头绪,就会越理越乱。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,使问题更加复杂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
【栉比鳞次】亦作“栉比鳞差”。亦作“栉比鳞臻”。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,密密地排列着。
【栉比鳞差】见“栉比鳞次”。
【栉比鳞臻】见“栉比鳞次”。
【栉沐风雨】同“栉风沐雨”。
【栉垢爬痒】去脏抓痒。喻清除邪恶。
【栉风沐雨】风梳发,雨洗头。形容奔波劳苦。语出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沐甚雨,栉急风。”
【栉风酾雨】见“栉风沐雨”。
【栉霜沐露】迎着霜,顶着露。形容奔波劳苦。
【陟罚臧否】赏罚褒贬。
【掷地有声】见“掷地金声”。
【掷地金声】晋孙绰作《天台山赋》成,对友人范荣期说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。”范起初不信,打开来一读,果然赞不绝口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、《晋书·孙绰传》。金石,钟罄之类的乐器。后以“掷地金声”形容辞章优美。
【掷地赋声】见“掷地金声”。
【掷杖成龙】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,然后就跳进壶里去。第二天,费去拜访他,和他一起入壶,但见房屋华丽,酒菜也很好。费于是向老翁学道,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,投杖于葛陂,变成一条龙。事见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费长房》。后以“掷杖成龙”为典,借指还乡。
【掷果潘安】晋潘岳,字安仁,貌至美,少时出游,妇女都丢果子给他,于是满载而归。见《晋书·潘岳传》。后以“掷果潘安”比喻美男子。
【掷果潘郎】见“掷果潘安”。
【掷鼠忌器】犹言投鼠忌器。
【智尽能索】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。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一○三回:“中国专使陆征祥等,~,不得已再向和会中提出抗议,申明意见。”
【智均力敌】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,搏战旷日,智均力敌,兵不速决,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,然后宜选持重之将,承寇贼之要,相时而后动,择地而后行,一举更无余事。”《宣和书谱·行书二·虞世南》:“[虞世南]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,议者以谓欧之与虞智均力敌。”
【智小言大】谓才智低下,说话口气却很大。
【智小谋大】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。
【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】谓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,也难免出现差错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闻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
【智者千虑,或有一失】见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”。
【智者见智,仁者见仁】谓对待同一问题,其见解因人而异,各有道理。语本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仁者见之谓之仁,智者见之谓之智。”
【智周万物】谓于万物无所不知。语本《易·系辞上》:“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。”韩康伯注:“知周万物则能以道济天下。”孔颖达疏:“圣人无物不知,是知周於万物。”
【智昏菽麦】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。形容无知。
【智勇兼全】同“智勇双全”。
【智勇双全】既有智谋,又有勇气,二者兼备。元·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折:“某文通三略,武解六韬,智勇双全。”
【智圆行方】智虑周到通达,行为端方不苟。语出《文子·微明》:“老子曰:凡人之道,心欲小,志欲大;智欲圆,行欲方……智圆者,无不知也;行方者,有不为也。”
【智尽能索】智慧、能耐都已用尽。索,竭尽。
【智藏■在】谓贤人隐遁,病民之臣在位。
【鸷狠狼戾】形容凶狠乖戾。
【鸷鸟累百,不如一鹗】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。
【鸷鸟将击,卑飞敛翼】比喻欲擒故纵,伺机而后发。
【鸷击狼噬】谓凶狠地残害人。
【彘肩斗酒】语本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遂入,披帷西乡立,瞋目视项王……项王曰:‘壮士,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则与一生彘肩。樊哙覆其盾於地,加彘肩上,拔剑切而啗之。项王曰:‘壮士,能复饮乎?’樊哙曰:‘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’”后因以“彘肩斗酒”形容英雄豪壮之气。
【雉伏鼠窜】谓恐惧地躲藏,惊慌地逃窜。
【雉头狐腋】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。形容穿着讲究,生活奢侈。
【中外合璧】中西合璧。
【中西合璧】比喻在某种事物中中国和西洋的精华合在一起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,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,中又不中,外又不外,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。”
【中原逐鹿】喻群雄并起,争夺天下。语本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
【中流一壸】喻可贵难得。语出《鹖冠子·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壸千金。”壶,指瓠类,系之可以不沉。
【中流底柱】见“中流砥柱”。
【中流砥柱】亦作“中流底柱”。语出《晏子春秋·谏下二四》:“古冶子曰:‘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。’”砥柱,山名,在河南三门峡东,屹立于黄河激流中。宋·朱忠贯日月”。
【中冓之言】中冓:内室。内室的私房话。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。《诗经·鄘风·墙有茨》:“中冓之言,不可道也。”《汉书·济川王明传》:“不窥人闺门之私,听闻中冓之言。”
【中河失舟,一壶千金】喻东西虽轻微,用时便十分珍贵。《遏冠子·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,贵贱无常,时使物然。”
【中馈犹虚】指没有妻子。《周易·家人》:“无攸遂,在中馈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两现状》第七十回:“久而久之,~,你便知道鳏居的难处了。”
【中立不倚】保持中立,不偏不倚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故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;中立而不倚,强哉矫。”
【中流击楫】立志奋发图强。《晋书·祖逖传》:“中流击楫而誓曰:‘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,有如大江。’”《晚清文学丛钞·童子军·草檄》:“~,着祖生之鞭;下濑横戈,成汉武之志。”
【中心摇摇】形容心神恍惚,难以自持。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:“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知我者谓为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”
【中庸之道】指不偏不倚,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。《论语·庸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鲁迅《彷徨·幸福的家庭》:“他一面想,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,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:是很合于“~”的。”
【中原逐鹿】群雄并起,争夺天下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
【忠肝义胆】忠心耿耿,仗义行事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丞相金銮直谏君,忠肝义胆孰能群。”
【忠驱义感】谓为忠心所驱使,为正义所感召。
【忠孝节义】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回:“民知有忠孝节义,不知妄作邪为。”
【忠心赤胆】形容十分忠诚。明·汤显祖《还魂记·淮警》:“贼子豪雄是李全,忠心赤胆向胡天,靴尖踢倒长天堑,却笑江南土不坚。”
【忠心耿耿】形容十分忠诚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七回:“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,虽大事未成,然忠心耿耿,自能名垂不朽。”
【忠言逆耳】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夫良药苦于口,而智者劝而饮之,知其入而已己疾也;忠言拂于耳,而明主听之,知其可以致功也。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。”
【忠贞不渝】贞: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;渝:改变,违背。忠诚坚定,永不改变。
【终南捷径】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。《新唐书·卢藏用传》记载:卢藏用想入朝作官,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,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,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。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十四回:“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,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,自以为~,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,因此十分高兴。”
【终身大事】关系一辈子的大事,多指婚姻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,偶尔亏输,便要认起真来,草草送了终身大事,岂不可羞。”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五回:“但~,一生至一死,非同儿戏。”
【终天之恨】至死不除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。明·高则诚《琵琶记·一门旌奖》:“卑人空怀罔极之思,徒抱终天之恨。”《醒世姻缘》第七十六回:“万一尚得相见,免得~,事在不疑。”
【钟鼎人家】见“钟鼎之家”。
【钟鼎之家】富贵宦达之家。
【钟鼓之色】指欢欣喜乐的面色,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。
【钟鼓馔玉】谓鸣钟鼓,食珍馐。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。
【钟鼓之色】见“钟鼓之色”。
【钟鸣鼎列】见“钟鸣鼎重”。
【钟鸣鼎重】谓官高位重。
【钟鸣鼎食】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富贵豪华。语本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伎也,而郅氏鼎食……马医,浅方,张里击锺。”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谁知这样~的人家儿,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。”
【钟鸣漏尽】①昼漏尽,晚钟鸣。谓晚上。②比喻衰残暮年。汉·崔寔《政论》:“钟鸣漏尽,洛阳城中,不得有行者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田豫传》:“年过七十而以居位,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,是罪人也。”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直到~,方始酒阑人散。”
【钟漏并歇】比喻年老衰残。
【钟鼎山林】比喻富贵和隐逸。
【钟灵毓秀】谓美好的风土诞育优秀人物。唐·柳宗元《马退山茅亭记》:“盖天钟秀于是,不限于遐裔也。”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六回:“不想我生不幸,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,真真有负天地~之德了。”
【螽斯衍庆】螽斯:昆虫名,产卵极多;衍:延续;庆:喜庆。旧时用于祝颂子孙众多。《诗经·周南·螽斯》:“螽斯羽,诜诜兮。”
【冢木已拱】比喻老死多年。
【冢中枯骨】犹言死人。用以讥讽志气卑下、没有作为的人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?冢中枯骨,何足介意?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:“~,吾早晚必擒之。”
【踵决肘见】整一整衣襟,胳臂肘露了出来,拔一拔鞋,脚后跟露了出来。形容非常贫穷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三日不举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,纳屦而踵决。”参见“捉襟见肘”。
【踵足相接】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【踵武相接】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【踵事增华】南朝梁萧统《〈文选〉序》:“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,大辂宁有椎轮之质,增冰为积水所成,积水曾微增冰之凛,何哉?盖踵其事而增华,变其本而加厉,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”后以“踵事增华”指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。
【踵接肩摩】摩肩接踵。肩挨肩,脚碰脚。形容人多,拥挤不堪。
【踵趾相接】谓脚迹相连。形容人数众多,接连不断。
【踵迹相接】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
【众寡不敌】少数敌不过多数。唐·孙揆《灵应传》:“众寡不敌,三战三北。”鲁迅《两地书·二一》:“群众是浮躁,急不可待的。忍耐不过,~,自难免日久变生,越发不可收拾。”
【众寡悬殊】双方力量悬殊。
【众好众恶】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’”
【众口纷纭】见“众说纷纭”。
【众口难调】原意难以做出符合众人口味的菜。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。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补仲山之衮,虽曲尽于巧心;和傅说之羹,实难调于众口。”
【众口铄金】铄shuò。形容舆论力量大,连金属都能熔化。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鲁迅《三闲集·述香港恭祝圣诞》:“群言淆乱,异说争鸣;~,积非成是。”
【众口一词】大家都这么说。宋·欧阳修《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》:“众口一辞(词),纷然不正。”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四:“适才仇老所言姻事,~,此美事也,有何不可?” 
【众毛攒裘】喻积少成多。见“集腋成裘”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九回:“常言道:‘~。’”
【众目睽睽】指在众人注视之下。唐·韩愈《郓州溪堂诗并序》:“公私扫地赤立,新旧不相保持,万目睽睽,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。”
【众目昭彰】大家都看得很清楚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:“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,众目昭彰,一传出去,不到得轻放过了你。”
【众难群移】众人心中都有疑难。三国蜀·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群疑满腹,众难塞胸。”
【众怒难犯】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”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你们来意甚善,只是~,赶快去吧。” 
【众叛亲离】众人反对,亲人背离。形容完全孤立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,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【众擎易举】许多人一齐用力,容易把东西举起来。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。明·张岱《募修岳鄂王祠姆疏》:“盖众擎易举,独力难支。”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三回:“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,~,已有个成数了,不日便可奉请开复。”
【众人国士】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之士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臣事范中行氏,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,臣故众人报之;知伯以国士遇臣,臣故国士报之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五回:“岂不闻豫让‘~’之论乎?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。” 
【众人拾柴火焰高】喻人多力量大。
【众矢之的】众箭所射的靶子。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。
【众说纷纭】人多嘴杂,议论纷纷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纤》:“君无二心,妾岂不知?但众口纷纭,恐不免秋扇之捐。”
【众所周知】谁都知道。
【众望所归】大家一致期望的。《晋书·列传三十传论》:“于是武皇之胤,惟有建兴,众望攸归,曾无与二。”宋·陈亮《复陆伯寿》:“舍试揭榜,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,众望所归,此选增重,凡在友朋之列者,意气为之光鲜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十五:“他非去不可!~,还有什么可说的呢?” 
【众星拱北】众星拱卫北辰。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,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恰便似~,万水朝东。”
【众星捧月】众星衬托着月亮。见“众星拱北”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:“乘着这个改朝换代的时机,咱们得~,把他抬出去!”
【众志成城】万众一心,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 
【众醉独醒】众人昏懞,我独醒。战国楚·屈原《渔父》:“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”
【重男轻女】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。例: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二十:“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撅嘴,‘什么黄毛丫头,~的思想。’”
【重于泰山】比喻意义重大。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【重厚少文】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已而吕后问:‘阶下百岁后,萧相国即死,令谁代之?’上曰:‘曹参可。’问其次,上曰:‘……陈平智有余,然难以独任。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刘氏者必勃也,可令为太尉。’”
【重气狥名】重视义气,慕求声名。
【重气轻生】同“重义轻生”。
【重气轻命】同“重义轻生”。
【重义轻生】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。
【重义轻财】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。
【重赏之下,必有死夫】见“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”。
【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】谓用重金悬赏,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。
【重逆无道】大逆不道,行事不循理。
【重财轻义】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。
【重望高名】拥有崇高的名望。
【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】做了德行,必得何果。《涅槃经》:“种瓜得瓜,种李得李。”
【周公吐哺】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於天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。’”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。
【周而复始】谓不断地循环往复。
【周规折矩】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。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、准则。语出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周还中规,折还中矩。”
【周规折矩】谓合乎规矩。
【周情孔思】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。常用以赞美人之高尚情操。
【周穷卹匮】接济、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贫困的人。
【侜张为幻】欺诳作伪。
【诪张为幻】欺诳诈惑。
【诪张变眩】犹言诪张为幻。
【粥少僧多】比喻所有甚少而需要者多。
【肘行膝步】匍匐前行,表示虔诚或哀戚。
【肘胁之患】见“肘腋之患”。
【肘腋之患】近在身边的祸患。
【昼日三接】一日之间三次接见。形容深受宠爱礼遇。
【昼日昼夜】犹言日日夜夜;没日没夜。
【昼伏夜行】白天隐伏,夜里行走。一种隐蔽行动。
【昼伏夜动】白天埋伏,夜晚活动。
【昼伏夜游】犹昼伏夜动。
【昼吟宵哭】昼夜哀叹、哭泣。
【昼度夜思】日夜思量。
【昼阴夜阳】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,昼属阳,夜属阴。“昼阴夜阳”表示天道反常,将有灾异。
【昼乾夕惕】日夜勤勉戒慎。语出《易·乾》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。”
【昼想夜梦】①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。②指日夜梦想,殷切追求。
【昼警夕惕】日夜警惕戒慎。
【骤不及防】谓事情来得突然,使人不及防备。
【骤雨狂风】见“骤雨暴风”。
【骤雨暴风】亦作“骤雨狂风”。亦作“骤风暴雨”。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
【骤风暴雨】见“骤雨暴风”。
【朱干玉戚】红色的盾与玉饰的斧。古代武舞所用。
【朱衣点头】《天中记》卷三八引宋赵令畤《侯鲭录》:“欧阳修知贡举日,每遇考试卷,坐后尝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,然后其文入格……始疑侍吏,及回顾之,一无所见。因语其事於同列,为之三叹。尝有句云‘唯原朱衣一点头。’”后因称科举中选为“朱衣点头”
【朱脣玉面】指美女。
【朱脣粉面】形容女子貌美。亦指美女。
【朱脣皓齿】红脣白齿,形容女子貌美。亦指美女。
【朱弦三叹】《礼记·乐记》:“《清庙》之瑟,朱弦而疏越,壹倡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后因以“朱弦三叹”指称音乐的美妙。
【朱甍碧瓦】红色屋脊,青绿色的琉璃瓦。借指华丽的建筑。
【朱楼碧瓦】指华丽的楼房。
【朱楼绮户】富丽华美的楼阁。
【朱轮华毂】红漆车轮,彩绘车毂。古代显贵者乘的车子。
【朱颜翠发】同“朱颜绿发”。
【朱颜绿发】指青春年少。
【朱轓皁盖】红色的车障,黑色的车盖。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。亦借指高官。
【侏儒一节】喻指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。语出桓谭《新论·道赋》引谚语:“侏儒见一节,而长短可知。”
【侏儒观戏】比喻自己缺乏能力,只好随人行事。
【诛心之论】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。
【诛求不已】见“诛求无已”。
【诛求无已】谓勒索,强取没完没了。
【诛求无度】敛取、需索财贿没有限度。
【诛故贳误】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,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。
【诛尽杀绝】谓全部杀尽,不留一人。
【珠光宝气】珠宝闪耀着光采。形容装饰华贵。
【珠投璧抵】谓以珠玉投掷鸟鹊。比喻人才不被重视。
【珠沉玉碎】亦作“珠沉玉磒”。亦作“珠沉璧碎”。喻女子丧亡。
【珠沉玉磒】见“珠沉玉碎”。
【珠沉璧碎】见“珠沉玉碎”。
【珠连璧合】①指日月、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。语本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日月如合璧,五星如连珠。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,七曜皆会聚斗、牵牛分度,夜尽如合璧连珠也。”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。
【珠流璧转】喻时光之流逝。
【珠规玉矩】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。
【珠围翠拥】指华贵的装璜或装饰。
【珠围翠绕】①形容妇女雍容华贵的妆饰。②泛指华丽的装璜或装饰。③比喻美女簇拥。
【珠窗网户】饰珠、镂花的门窗。极言宫殿之奢侈华贵。
【珠零玉落】比喻珍物残破毁坏。
【珠零锦粲】谓如珠玉之铿零,锦绣之灿烂。比喻文词华丽、铿锵。语本《魏书·宗钦传》:“口吐琼音,手挥霄翰,弹毫珠零,落纸锦粲。”
【珠圆玉洁】比喻诗文圆熟明洁。
【珠圆玉润】①形容文词圆熟流暢。②形容歌声圆润婉转。
【珠歌翠舞】指声色美妙的歌舞。
【珠槃玉敦】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。引申为订立盟约。
【珠盘玉敦】见“珠槃玉敦”。
【珠还合浦】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孟尝》载:合浦郡海出珠宝。原宰守并多贪秽,采求无度,珠遂徙于邻境交阯郡界。及孟尝赴任,革易前弊,未逾岁,去珠复还。后遂用“珠还合浦”比喻失而复得或去而复还。
【珠联玉映】同“珠联璧合”。
【珠联璧合】本指一种天象。语出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日月如合璧,五星如连珠。”后以比喻众美毕集,相得益彰。
【珠璧交辉】喻美好事物交相辉映。
【珠璧联辉】同“珠璧交辉”。
【株连蔓引】广泛株连。
【诸子百家】①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。诸子指孔子、老子、墨子等。百家举成数言。②借指各行各业。
【诸有此类】犹言诸如此类。
【诸色人等】各种各样、各色各等的人们。
【诸如此比】犹言诸如此类。
【诸如此类】许多与此相类似的事物。
【诸若此类】同“诸如此类”。
【诸亲六眷】总称所有亲戚。
【诸亲好友】总称所有亲友。
【铢寸累积】见“铢积寸累”。
【铢分毫析】谓细微地分析。
【铢两相称】见“铢两悉称”。
【铢两悉称】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。
【铢两相称】见“铢两悉称”。
【铢两悉称】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。
【铢施两较】谓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。形容非常吝啬。
【铢累寸积】见“铢积寸累”。
【铢量寸度】同“铢称寸量”。
【铢铢较量】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。
【铢积寸累】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。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。
【铢积丝累】同“铢积寸累”。
【铢积锱累】同“铢积寸累”。
【铢称寸量】形容极精细地衡量、推究。
【猪朋狗友】比喻好吃懒做、不务正业的坏朋友。
【逐末忘本】追求细枝末节,忘记事物根本的、主要的部分。
【逐末舍本】追求细枝末节,舍弃事物根本的、主要的部分。
【逐末弃本】见“逐末舍本”。
【逐句逐字】见“逐字逐句”。
【逐名趋势】追求名声和权势。
【逐字逐句】挨次序一字一句地。
【逐近弃远】追求近的,舍弃远的。
【逐物不还】谓沉湎于世俗。语本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惜乎惠施之才,骀荡而不得,逐万物而不反。”
【逐宕失返】见“逐流忘返”。
【逐风追电】追趕迅风和闪电。
【逐臭之夫】典出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:“人有大臭者,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,自苦而居海上。海上人有说其臭者,昼夜随之而弗能去。”后以“逐臭之夫”喻嗜好怪僻的人。
【逐流忘返】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。谓随逐时俗,而不知返归根本。
【逐浪随波】犹言随波逐流。
【逐鹿中原】比喻争夺天下。
【逐队成群】形容人多。
【逐电追风】见“逐风追电”。
【逐新趣异】谓追求新奇。
【逐影吠声】形容人云亦云,毫无主见。
【逐影寻声】谓多方寻求罅隙。
【逐影随波】跟着别人的影子走,随着水流飘移。形容无主见。
【逐机应变】随机应变。
【逐逐眈眈】觊觎貌。语本《易·颐》:“虎视眈眈,其欲逐逐。”
【烛照数计】以烛光照明,用数计算。比喻预料事情正确无误。
【劚山觅玉】喻深入推究,求得事物真谛。
【劚玉如泥】形容刀刃极其锋利。
【主一无適】专一,无杂念。
【主少国疑】君主年幼初立,人心疑惧不安。
【主文谲谏】《诗·大序》:“上以风化下,下以风刺上,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,故曰风。”郑玄笺:“主文,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;谲谏,咏歌依违不直谏。”谓通过合乐的诗歌,以寓规劝之意。后泛称婉词规劝。
【主情造意】①犹出谋划策。②指出谋划策的人。
【主敬存诚】语本《易·乾》:“闲邪存其诚。”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宾客主敬,祭祀主敬。”谓恪守诚敬。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。
【拄笏西山】见“拄笏看山”。
【拄笏看山】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。桓谓王曰:‘卿在府久,比当相料理。’初不答,直高视,以手版拄颊云:‘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’”按,手版,即笏。后以“拄笏看山”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。亦为悠然自得貌。
【拄颊看山】同“拄笏看山”。
【煮豆燃萁】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’帝深有惭色。”后以“煮豆燃萁”比喻骨肉相残。
【煮粥焚须】《新唐书·李勣传》:“扞勣呴性友爱,其姊病,尝自为粥而燎其须。姊戒止。答曰:‘姊多疾,而勣且老,虽欲数进粥,尚几何?’”后因以“煮粥焚须”喻手足之爱。
【煮鹤焚琴】犹煮鹤烧琴。
【煮鹤烧琴】见“焚琴煮鹤”。
【麈尾之诲】谓高明的教诲。
【注玄尚白】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记载。
【助人下石】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。
【助人为乐】以帮助他人为快乐。
【助天为虐】谓天灾之外,又加上人祸,使灾害更加严重。
【助纣为虐】犹助桀为虐。纣,殷末暴君。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。
【助桀为虐】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。桀,夏末暴君。
【助桀为恶】同“助桀为虐”。
【助桀为暴】同“助桀为虐”。
【杼柚之空】见“杼柚其空”。
【杼柚其空】形容生产废弛,贫无所有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小东大东,杼柚其空。”郑玄笺:“言其政偏,失砥矢之道也。谭无他货,维丝麻尔,今尽杼柚不作也。”
【杼柚空虚】见“杼柚其空”。
【驻红却白】谓保持青春,延迟衰老。红,红颜;白,白首。
【驻颜益寿】保持容颜不衰老而增长寿命。
【柱小倾大】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屋大柱小,可为寒心。唯陛下亲求贤士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天下事重大,臣之任当得贤能者。”后因以“柱小倾大”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。
【柱天踏地】犹言顶天立地。
【祝不胜诅】谓祝而得益不能胜过诅而受损。
【祝咽祝哽】同“祝哽祝噎”。
【祝哽祝噎】古代帝王接养三老、五更,以示仁惠。当进餐时,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。
【祝发文身】削短头发,刻画其身。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。
【祝发空门】谓削发出家为僧尼。
【祝僇祝鲠】同“祝哽祝噎”。
【祝鮀之佞】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难乎免於今之世矣。”祝鮀,春秋卫人,能言善辩,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,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。
【祝鲠祝噎】见“祝更祝饐”。
【祝鲠祝饐】同“祝哽祝噎”。
【铸山煮海】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吴有豫章郡铜山,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,煮海水为盐。”谓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,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。后用“铸山煮海”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。
【铸木镂冰】谓约束树木(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),刻镂冰塊(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)。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。
【铸甲销戈】销熔铁甲兵器。借指结束战争,实现和平。
【铸成大错】《资治通鉴·唐昭宗天祐三年》:“全忠留魏半岁,罗绍威供亿,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,资粮称是,所赂遗又近百万;比去,蓄积为之一空。绍威虽去其逼,而魏兵自是衰弱。绍威悔之,谓人曰:‘合六洲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!’”胡三省注:“错,鑢也,铸为之;又释错为误。罗以杀牙兵之误,取铸错为喻。”后指造成重大的而又无可挽回的错误。
【铸新淘旧】创造新的,汰除旧的。
【铸剑为犁】谓销熔武器以制造田器。语本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铸剑習以为农器,放牛马於原薮,室家无离旷之思,千岁无战斗之患。”
【抓耳搔腮】见“抓耳挠腮”。
【抓耳挠腮】亦作“抓耳搔腮”。①形容焦急、苦闷,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。②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。
【抓乖弄俏】耍聪明,卖弄乖巧。
【抓乖卖俏】见“抓乖弄俏”。
【抓破面皮】见“抓破脸皮”。
【抓破脸子】见“抓破脸皮”。
【抓破脸皮】比喻感情破裂,公开争吵。
【拽布拖麻】犹言披麻戴孝。
【拽布披麻】见“拽布拖麻”。
【拽巷攞街】见“拽巷啰街”。
【拽巷啰街】谓大声呼叫,惊动街坊。
【拽巷逻街】见“拽巷啰街”。
【专心一志】一心一意。
【专心一意】一心一意。
【专心致志】用心专一,聚精会神。
【专欲难成】独图私欲难以成事。
【专横跋扈】语本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帝少而聪慧,知冀骄横,尝朝群臣,目冀曰:‘此跋扈将军也。’”后以“专横跋扈”谓专断强暴。
【转日回天】形容力量大,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。
【转日回天】见“转日回天”。
【转死沟渠】见“转死沟壑”。
【转死沟壑】谓弃尸于山沟水渠。
【转危为安】把危险转化为平安。
【转灾为福】见“转祸为福”。
【转海回天】同“转日回天”。
【转败为功】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圣人之制事也,转祸而为福,因败而为功。”金正炜注:“按《尔雅·释诂》:功,胜也。《周礼·大司马》‘若师有功’注:功,胜也。祸福胜败,并相对为文。”后以“转败为功”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。
【转败为成】见“转败为功”。
【转喉触讳】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。
【转祸为福】把灾祸转化为幸福。
【转战千里】见“转斗千里”。
【转辗反侧】同“辗转反侧”。
【转弯抹角】①谓沿着曲折的道路走。②形容曲折不直接。③特指说话不直截了当。
【转弯磨角】见“转弯抹角”。
【转斗千里】谓长途转辗作战。
【转湾抹角】见“转弯抹角”。
【馔玉炊金】食品贵如玉,燃料贵似金。原形容物价昂贵,生活艰难;后形容生活奢华。语本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国之食贵於玉,薪贵於桂。”
【馔玉炊珠】见“馔玉炊金”。
【妆模作样】故意做样子给人看。
【妆聋做哑】假装耳聋口哑,故意不理睬。
【壮士解腕】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泰传》:“古人有言:‘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。’”谓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,就立即截断,以免毒性扩散全身。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,不可迟疑、姑息。
【壮士断腕】见“壮士解腕”。
【壮志凌云】形容志向非常远大。凌云,直上云霄。
【壮气凌云】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。
【壮发冲冠】形容气概雄伟豪迈。
【撞府冲州】犹言走江湖,跑码头。
【撞头搕脑】犹言到处碰壁。
【追亡逐北】追击败逃的敌人。
【追亡逐遁】见“追亡逐北”。
【追本溯源】谓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。
【追本穷源】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【追奔逐北】见“追亡逐北”。
【追风逐日】同“追风逐电”。
【追风逐电】形容速度极快。多指马飞速奔驰。
【追风逐影】见“追风蹑景”。
【追风掣电】同“追风逐电”。
【追风摄景】见“追风蹑景”。
【追风蹑景】①据晋崔豹《古今注·鸟兽》载:秦始皇有骏马名追风、蹑景。后以“追风蹑景”形容马行疾速。②追随;趕上。
【追风蹑影】见“追风蹑景”。
【追根求源】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【追根究底】追究底细。
【追根究蒂】见“追根究底”。
【追根查源】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【追根问底】见“追根究底”。
【追根寻底】见“追根究底”。
【追根溯源】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【追根穷源】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【追云逐电】极言迅疾。
【追魂夺命】夺取魂魄性命。形容魅力极大。
【追魂夺魄】见“追魂摄魄”。
【追魂摄魄】迷信指摄取魂魄,致人死命。
【追远慎终】犹言慎终追远。
【追趋逐耆】谓追逐时尚。
【追懽卖笑】见“追欢卖笑”。
【追欢作乐】见“追欢取乐”。
【追欢取乐】犹言寻欢作乐。
【追欢买笑】追求欢乐。多指狎妓饮酒之类。
【追欢卖笑】谓出卖色情,供人取乐。
【锥刀之末】比喻小事,微利。
【锥处囊中】①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。语出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夫贤士之处世也,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”②借指毛遂。
【坠茵落溷】亦作“堕溷飘茵”。亦作“坠溷飘茵”。喻人之境遇高下悬殊。茵,垫褥;溷,厕所。语本《梁书·儒林传·范缜》:“子良精信释教,而缜盛称无佛。子良问曰:‘君不信因果,世间何得有富贵,何得有贱贫?’缜答曰:‘人之生譬如一树花,同发一枝,俱开一蒂,随风而堕,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,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之侧。坠茵席者,殿下是也;落粪溷者,下官是也。贵贱虽复殊途,因果竟在何处?’”
【坠溷飘茵】见“坠茵落溷”。
【惴惴不安】形容因害怕或担忧而心神不定的样子。
【赘食太仓】谓无功受禄。
【谆谆不倦】恳切耐心地教诲,不知疲倦。
【谆谆告戒】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。
【谆谆告诫】见“谆谆告戒”。
【谆谆诰诫】见“谆谆告戒”。
【拙口笨腮】犹拙嘴笨舌。
【拙口钝腮】犹拙嘴笨舌。
【拙贝罗香】安息香的别名。
【拙嘴笨舌】嘴巴笨拙。谓不善于言辞。
【拙嘴笨腮】见“拙嘴笨舌”。
【卓乎不群】同“卓尔不群”。
【卓有成效】有卓越的成绩或效果。
【卓然不群】同“卓尔不群”。
【卓尔不群】谓超出常人。
【卓尔独行】谓超越众人,不随俗浮沉。
【卓荦不羁】谓卓越超群,不甘受拘束。
【捉生替死】①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。②杀一生物为病者消灾的巫术。
【捉风捕月】见“捉影捕风”。
【捉风捕影】见“捉影捕风”。
【捉衿见肘】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衿而肘见。”衿,同“襟”。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。后以“捉衿见肘”形容衣衫褴褛。引申为顾此失彼,处境困难。
【捉衿肘见】见“捉衿见肘”。
【捉衿露肘】同“捉衿见肘”。
【捉班做势】装腔作势,摆架子。
【捉影捕风】亦作“捉风捕影”。亦作“捉风捕月”。同“捕风捉影”。
【捉鸡骂狗】犹指桑骂槐。
【捉襟见肘】见“捉衿见肘”。
【捉襟肘见】见“捉衿见肘”。
【捉襟露肘】同“捉衿见肘”。
【灼见真知】同“真知灼见”。正确透彻的见解。
【斫彫为朴】见“斫雕为朴”。
【斫琱为朴】见“斫雕为朴”。
【斫雕为朴】亦作“斫琱为朴”。谓去掉雕饰,崇尚质朴。亦谓斫理雕弊之俗,使返质朴。
【斫彫为朴】见“斫雕为朴”。
【浊骨凡胎】凡人的重浊躯体。指尘世之人。
【浊泾清渭】语本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泾水以有渭水清,故见泾水浊。”古以为泾水浊,渭水清。比喻是非善恶分明。
【浊质凡姿】凡庸的姿质。
【浞訾栗斯】谓妄自尊大。
【酌水知源】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。比喻不忘本。
【酌古沿今】谓斟酌古今沿革,以明源流。
【酌古准今】见“酌古准今”。
【酌古准今】择取古代之事,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。
【酌古参今】见“酌古斟今”。
【酌古御今】谓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。
【酌古斟今】谓斟酌古今之事,互相参照。
【酌古准今】择取古代之事,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。
【酌金馔玉】喝酒的杯子是金的,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。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。
【酌盈注虚】见“酌盈剂虚”。
【酌盈剂虚】谓以有余调剂不足。
【擢筋剥肤】犹言抽筋剥皮。比喻剥削深重残酷。
【擢筋割骨】犹言擢筋剥肤。
【擢发难数】战国时,魏国的须贾曾陷害范雎,后范雎为秦相,须贾使秦,向雎谢罪,雎问:“汝罪有几?”回答说:“擢贾之发以续之罪,尚未足。”事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。后因以“擢发难数”形容罪行之多。
【孜孜不怠】勤勉努力,毫不懈怠。
【孜孜不倦】勤奋努力,不知疲倦。
【孜孜不辍】同“孜孜不已”。
【孜孜不懈】同“孜孜不怠”。
【孜孜汲汲】心情急切、勤勉不懈的样子。
【孜孜矻矻】勤勉不懈貌。
【孜孜无怠】同“孜孜不怠”。
【孜孜无倦】同“孜孜不倦”。
【兹事体大】此事重大。语出汉班固《典引》:“兹事体大而允,寤寐次於圣心。”
【谘经诹史】谓商讨、研究经史。
【孳孳不倦】同“孜孜不倦”。
【孳孳汲汲】同“孜孜汲汲”。
【孳孳矻矻】同“孜孜矻矻”。
【锱铢不爽】犹言分毫不差。
【锱铢必较】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,都十分计较。
【锱铢较量】同“锱铢必较”。
【龇牙咧嘴】亦作“龇牙裂嘴”。①露出牙,张开嘴。形容凶狠难看的样子。②形容不愉快或疼痛难受的样子。
【龇牙裂嘴】见“龇牙咧嘴”。
【子子孙孙】子孙后裔;世世代代。
【子曰诗云】泛指儒家典籍或形容儒生文人引经据典,迂腐不通时务。子,孔夫子;诗,《诗经》。
【子虚乌有】指虚构的、不存在的事情。
【字顺文从】用词行文自然妥贴,表达清楚。
【字斟句酌】对每一字、每一句都仔细斟酌、推敲。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。
【字里行间】字句之间。亦指文章的某种意思或感情在字句中间隐约透露出来。语出南朝梁简文帝《答新渝侯和诗书》:“垂示三首,风云吐於行间,珠玉生於字里。”
【恣心纵欲】见“恣情纵欲”。
【恣凶稔恶】犹穷凶极恶。
【恣情纵欲】谓无所顾忌地放纵情欲。
【恣无忌惮】犹肆无忌惮。
【恣意妄为】任意地胡作非为。
【邹衍谈天】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;奭也文具难施……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。’”后因以“邹衍谈天”喻善辩。邹,通“驺”。
【邹缨齐紫】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服紫,当是时也,五素不得一紫,桓公患之……管仲曰:‘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,谓左右曰:吾甚恶紫之臭。’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进者,公必曰:‘少卻,吾恶紫臭。’公曰:‘诺。’於是日郎中莫衣紫,其明日国中莫衣紫,三日境内莫衣紫也。”又:“邹君好服长缨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,邹君患之,问左右,左右曰:‘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贵。’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”后因以“邹缨齐紫”为上行下效之典。
【足不出户】亦作“足不逾户”。不出大门一步。谓闭门自守。
【足不出门】同“足不出户”。
【足不履影】比喻循规蹈矩。
【足不逾户】见“足不出户”。
【足不窥户】同“足不出户”。
【足衣足食】衣食丰足。谓生活富裕。
【足足有余】形容充足、宽裕,支用不完。
【足兵足食】见“足食足兵”。
【足食足兵】粮食、军备充足。
【足食丰衣】丰衣足食。形容生活富裕。
【足音空谷】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。
【足高气强】见“足高气扬”。
【足高气扬】犹言趾高气扬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公孙戍趋而去。未出,至中闺,君召而返之,曰:‘子教文无受象床,甚善。今何举足之高,志之扬也?’”
【足趼舌敝】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。
【足智多谋】智谋很多。形容富于心计和善于料事。
【足踏实地】犹言脚踏实地。
【足蹈手舞】犹言手舞足蹈。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。
【足茧手胝】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。
【足尺加二】比喻过分、过头。
【镞砺括羽】比喻人刻苦磨练,力求精进。括羽,用羽毛装束箭尾。语本《孔子家语·子路初见》:“子路曰:‘南山有竹,不柔自直,斩而用之,达于犀革。以此言之,何学之有?’孔子曰:‘括而羽之,镞而砺之,其入之不亦深乎?’”
【阻山带河】靠山环河。谓形势险要。
【祖功宗德】谓祖有功而宗有德。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。有开创之功,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。《孔子家语·庙制》:“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,谓之祖宗者,其庙皆不毁。”
【祖武宗文】祖袭武王,尊崇文王。谓尊崇祖先。
【祖宗成法】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。
【祖宗法度】见“祖宗成法”。
【祖宗家法】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。
【祖龙之虐】谓秦始皇焚书坑儒。
【俎樽折冲】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。
【钻山塞海】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。
【钻天打洞】比喻千方百计地投机钻营。
【钻天觅缝】见“钻洞觅缝”。
【钻火得冰】比喻完全不可能。
【钻心刺骨】钻入心里,侵入骨中。形容刺激极深。
【钻穴逾垣】见“钻穴逾墙”。
【钻穴逾隙】见“钻穴逾墙”。
【钻穴逾墙】见“钻穴逾墙”。
【钻穴逾墙】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后以“钻穴逾墙”指偷情、私奔、偷窃等行为。
【钻皮出羽】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赵壹》:“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,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。”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。
【钻冰求火】比喻徒劳无功。
【钻冰取火】见“钻冰求火”。
【钻洞觅缝】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。
【钻坚研微】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。
【钻隙逾墙】同“钻穴逾墙”。
【钻头觅缝】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。
【钻懒帮閒】①谓逢迎凑趣,耍弄乖巧。②指逢迎凑趣,耍弄乖巧的人。
【嘴快舌长】爱说长道短。
【嘴清舌白】谓话说得明确清楚。
【嘴甜心苦】出言和善而居心狠毒。
【晬面盎背】谓德性表现于外,而有温润之貌,敦厚之态。指有德者的仪态。语本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利智根於心。其生色也,睟然见於面,盎於背,施於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
【醉山颓倒】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康身长七尺八寸,风姿特秀,见者叹曰:‘萧萧肃肃,爽朗清举。’或云:‘肃肃如松下风,高而徐行。’山公曰:‘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’”后以“醉山颓倒”形容醉态。
【醉玉颓山】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”后以“醉玉颓山”形容男子风姿挺秀,酒后醉倒的风采。
【醉生梦死】像在醉梦中那样昏昏沉沉度日。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,糊里糊涂。
【醉死梦生】见“醉生梦死”。
【醉吐相茵】典出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吉驭吏耆酒,数逋荡,尝从吉出,醉欧丞相车上。西曹主吏白欲斥之,吉曰:‘以醉饱之失去士,使此人将复何所容?西曹地忍之,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。’遂不去也。”此驭吏为边郡人,熟悉边事,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。后以“醉吐相茵”称这一典故。
【醉翁之意不在酒】宋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太守与客来饮于此,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,而在别的方面。
【醉酒饱德】《诗·大雅·既醉》:“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”又序:“既醉,太平也。醉酒饱德,人有士君子之行焉。”后用为酬谢主人宴饮之辞。
【醉舞狂歌】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。
【尊主泽民】尊崇君主,泽惠生民。
【尊俎折冲】语本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八》:“仲尼闻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间,而折冲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谓也。’”后以“尊俎折冲”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。
【尊师重道】尊敬师长,尊重其所传之道。
【尊无二上】①犹言国无二君。②引申为至高无上。
【遵而不失】见“遵而勿失”。
【遵而勿失】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。
【遵时养晦】同“遵养时晦”。
【遵道秉义】犹言遵守道义。
【遵厌兆祥】谓遵循预兆行事。
【遵养待时】同“遵养时晦”。
【遵养时晦】谓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。
【遵养晦时】同“遵养时晦”。
【樽俎折冲】语出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一》。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。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。折冲,使敌人战车后撤,谓击退敌军。
【樽前月下】酒樽之前,月亮之下。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。
【樽酒论文】唐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。”后遂以“樽酒论文”谓一边喝酒,一边议论文章。
【左支右吾】《宋史·李邴传》:“(敌)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,以出吾左,由武昌渡江窥江池,以出吾右,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。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。”原谓左右抵拒,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。
【左支右调】谓支吾搪塞。
【左支右绌】①语本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。”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,右臂弯曲扣箭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引作“支左诎右。”后转为“左支右绌”。指财力或能力不足,穷于应付。②形容言语或文字由于理亏而穷于掩盖。
【左右两难】犹左右为难。
【左右逢原】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,则触处皆得益。后以“左右逢原”泛指做事得心应手。
【左右逢源】见“左右逢原”。
【左右为难】不管怎样做都有难处。
【左右开弓】①双手都能射箭。喻两手轮流做同一动作;或左边一下、右边一下做同一动作。②指同时做几项工作。
【左右图史】见“左图右史”。
【左枝右梧】犹左支右吾。
【左宜右有】《诗·小雅·裳裳者华》:“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;右之右之,君子有之。”后因以“左宜右有”形容才德兼备,则无所不宜,无所不有。亦作“左宜右宜”。
【左宜右宜】见“左宜右有”。
【左建外易】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威权,变革法度。
【左思右想】反复思考。
【左家娇女】晋左思《娇女诗》有“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晳”之句,后以“左家娇女”指美丽可爱的少女。
【左书右息】喻倒行逆施。
【左提右挈】相互扶持;左右辅佐。
【左道旁门】指非正统的宗教、会道派别,亦用以比喻不合正统的学术趋向或见解。
【左铅右椠】书写工具不离左右。意谓不停地写作。
【左辅右弼】①《孔丛子·论书》:“王者前有疑,后有丞,左有辅,右有弼,谓之四近。”后以“左辅右弼”指帝王或太子左右的辅佐近臣。②左右辅助。
【左图右史】①亦作“左图右书”、“左右图史”。周围都是图书。谓嗜书好学。②一种有插图的读物。
【左图右书】见“左图右史”。
【左邻右里】见“左邻右舍”。
【左邻右舍】①邻居。②喻指关系比较接近的其他单位。
【左萦右拂】左收卷,右拂拭。喻轻而易举,或技艺精湛。语出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若夫泗上十二诸侯,左萦而右拂之,可一旦而尽也。”
【左顾右眄】左看右看。细看。
【左顾右盼】①左看看,右看看。形容得意的神态。②仔细观察。
【佐饔得尝】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佐劼者尝焉,佐斗者伤焉。”韦昭注:“劼,烹煎之官也。”后因称助人为善者得善报为“佐饔得尝”。
【作小服低】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。形容谦退温顺。
【作歹为非】做各种坏事。
【作古正经】犹言一本正经。
【作奸犯科】见“作奸犯科”。
【作奸犯科】亦作“作奸犯科”。为非作歹,干犯律条。
【作如是观】语出《金刚经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后用于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。
【作好作歹】谓装出和气、严厉各种面目,来解决纷争。
【作言造语】谓编造虚诞的言辞。
【作舍道边】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毛传:“溃,遂也。”郑玄笺:“如当路筑室,得人而与之谋所为,路人之意不同,故不得遂成也。”《后汉书·曹褒传》:“谚言:‘作舍道边,三年不成。’”后因以“作舍道边”比喻众谋难成。
【作法自弊】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语出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
【作法自毙】见“作法自弊”。
【作威作福】①语出《书·洪范》:“惟辟作福,惟辟作威,惟辟玉食。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。”本指国君专行赏罚,独揽威权。后因以“作威作福”指握有生杀予夺大权。②指滥用权势,独断专横。
【作奸犯罪】作奸犯科。
【作浪兴风】掀起风浪。比喻制造事端。
【作恶多端】谓做坏事极多。
【作善降祥】谓行善可获天佑。语出《书·伊训》:“作善降之百祥。”
【作贼心虚】《联灯会要·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:‘適来有人看方丈麽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师云:‘作贼人心虚。’”后因以“作贼心虚”谓做坏事怕人知道而内心疑惧不安。
【作嫁衣裳】谓白白替别人操劳,自己却无所得。语本唐秦韬玉《贫女》诗:“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”
【作辍无常】汉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或曰:‘何以处伪?’曰:‘有人则作、无人则辍之谓伪。观人者,审其作辍而已矣。’”后因称时作时歇、不能持久为“作辍无常”。
【作壁上观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,莫敢纵兵。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”原指双方交战,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。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,不表示意见或态度。
【作茧自缚】蚕老吐丝结茧,将自己包在其中。喻人做事自陷困境。语出唐白居易《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》:“烛蛾谁救护?蚕茧自缠萦。”
【坐上琴心】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载,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,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,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,文君心悦,遂夜奔相如。后以“坐上琴心”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。
【坐山观虎斗】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,俟机从中渔利。语出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庄子欲刺虎,馆竖子止之,曰:‘两虎方且食牛,食甘必争,争则必斗,斗则大者伤,小者死,从伤而刺之,一举必有双虎之名。’卞庄子以为然,立须之。有顷,两虎果斗,大者伤,小者死。庄子从伤者而刺之,一举果有双虎之功。”
【坐井窥天】见“坐井观天”。
【坐井观天】亦作“坐井窥天”。坐在井底看天。比喻眼界狭小,所见有限。
【坐不安席】形容非常焦急不安。
【坐不垂堂】不坐在屋檐下,恐瓦堕伤身。形容自爱、谨慎。
【坐不重席】不坐双重的座席。极言节俭。
【坐不窥堂】端坐不妄视。谓庄重守礼。
【坐以待旦】坐着等待天亮。常用以表示勤谨。
【坐以待毙】亦作“坐而待毙”。坐着等死。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。语出三国蜀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然不伐贼,王业亦亡,惟坐而待亡,孰与伐之。”
【坐失良机】同“坐失机宜”。
【坐失事机】同“坐失机宜”。
【坐失机宜】白白地失掉机会。
【坐立不安】坐着站着都不安生。形容心绪不宁,忧虑烦躁。
【坐地自划】就地不动,自定范围。比喻固执一端,排斥其他。
【坐而待弊】同“坐而待毙”。
【坐而待毙】见“坐以待毙”。
【坐而论道】①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。②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。③指脱离实际,空谈大道理。
【坐吃山空】谓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,即使财产堆积如山,也会吃光用尽。
【坐吃山崩】同“坐吃山空”。
【坐收渔利】坐收渔人之利。比喻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,轻易地从中取利。语本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【坐戒垂堂】见“坐不垂堂”。
【坐卧不安】坐着躺着都不安宁。常形容心绪烦乱。
【坐卧不宁】同“坐卧不安”。
【坐卧不离】谓时刻相随。
【坐卧针氈】犹言如坐针氈。形容很不安宁。
【坐享其功】见“坐享其成”。
【坐享其成】亦作“坐享其功”。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的成果。
【坐食山空】同“坐吃山空”。
【坐视成败】见“坐观成败”。
【坐无虚席】座位没有空着的。多形容观众、听众或出席、参加的人很多。
【坐运筹策】谓坐在军帐内策划军事方略。
【坐拥百城】《魏书·李谧传》:“每曰:‘丈夫拥书万卷,何假南面百城。’遂绝迹下帏,杜门却扫,弃产营书,手自删削,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。”后因以“坐拥百城”比喻藏书丰富。
【坐拥书城】见“坐拥百城”。
【坐薪尝胆】指刻苦自励,奋发图强。
【坐薪悬胆】见“坐薪尝胆”。
【坐树不言】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为人谦退不伐……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后因以“坐树不言”、“坐树无言”谓功高而不自矜。
【坐树无言】见“坐树不言”。
【坐怀不乱】春秋鲁国柳下惠夜宿城门,遇一无家女子,恐其冻伤,而使坐于己怀,以衣裹之,竟宿而无yín乱(版 权所有 e w eny an. co m 易 文言 网)行为。见《荀子·大略》及《诗·小雅·巷伯》毛传。后因以“坐怀不乱”形容男子正派,虽与女子同处而无惑乱。
【坐筹帷幄】谓安坐军帐,谋划军机。
【坐观成败】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。
【座无虚席】座位没有空着的。形容观众、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。语本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时吴人新附,颇怀畏惧。浑抚循羁旅,虚怀绥纳,座无空席,门不停宾,於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。”
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】比喻得过且过地混日子。
【做人做世】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。
【做小伏低】①低声下气。②指甘居人下。
【做好做歹】犹言好说歹说。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。
【做好做恶】假装做好人或恶人,以事应付。
【做鬼做神】见“做神做鬼”。
【做神做鬼】亦作“做鬼做神”。鬼鬼祟祟;使用欺骗的手段。
【做刚做柔】犹言做好做歹。
【做贼心虚】宋悟明《联灯会要·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:‘適来有人看方丈麽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师云:‘作贼人心虚。’”后以“做贼心虚”比喻做了坏事怕人觉察出来而心里不安。
【凿坏以遁】谓隐居不仕。语本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颜阖,鲁君欲相之而不肎,使人以币先焉,凿培而遁之。”
【凿坏而遁】见“凿坏以遁”。
【凿坯而遁】见“凿坏以遁”。
【凿空投隙】谓寻找时机、捏造罪名。
【凿空取办】谓巧立名目,勒索榨取。
【凿柱取书】谓秉承先人的遗训。
【凿骨捣髓】比喻十分刻毒。
【凿饮耕食】犹言掘井而饮,耕田而食。谓百姓乐业,天下太平。语本汉王充《论衡·感虚》:“尧时五十之民击壤於涂,观者曰:‘大哉尧之德也!’击壤者曰:‘吾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尧何等力!’”
【凿楹纳书】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。
【凿壁偷光】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。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后即以“凿壁偷光”为刻苦攻读之典。

【在线留言】  【返回前页】  【返回顶部】  【关闭窗口】